伯特·斯塔德勒(RobertStadler)。
现在要介绍最后个摘选。由于兰德女士思维活跃、观点层出,她常常被人问到她首先是哲学家还是小说家。到后来,对这个问题她已不胜其烦。然而,在1946年5月4日关于创造性本质
论述
笔记中,她为自己做出
回答。
看起来,既是
个哲学理论家,又是
个小说作家。不过,还是后者更令
感兴趣,前者只是后者
工具,绝对有必要,但只是工具而已,小说
故事才是最终。如果没有对适当
哲学原则
理解和说明,
无法创作出合适
故事;但对原则
发掘之所以令
感兴趣,是因为可以在
生活里用到发现
这些知识。而
生活
目
是对
喜欢
世界(人和事)
创作——也就是说,它代表着人类
完美。
定义人类完美需要哲学知识。但是,
对做这种定义没有兴趣。
只是想使用它,把它运用于
作品(还有
生活——而
生活和全部生命
核心与目
,就是
作品)。
想,写非虚构
哲学作品
念头令
感到乏味,原因就在这里。这种书
目
其实是教导他人,是要把
观点表达给他们。而小说则是为
自己创造
种
写作时愿意生活于其中
世界;如果可能,也间接地让人们在他们能及
范围内享受这个世界。
也许有人说,哲学书籍目
是把新
知识先向自己做出澄清和说明,然后把你
知识提供给其他人。然而,
所知道
区别在于:
需要得到并向自己说明
用过
新
哲学或概念,使其能够通过小说具体地表现出来。
不介意把故事建立在旧有
知识主题或论点上,或者别人已经发现或说明
知识,也就是别人
哲学上(因为那些哲学是错误
)。从这个意义上说,
是
个抽象
哲学家(
想表现完美
人和他完美
生——而且
还必须发掘出自己
哲学观点及这种完美
定义)。
不过,当旦发掘出
这样
新知识,那
对于用抽象、泛泛
辞令,也就是知识化
形式来表达它,
毫无兴趣。
感兴趣
是使用它,应用它——也就是用人和事件
具体形式,用小说
形式来表达。这
点也是
最后
目
,
终点。哲学知识或新发现只是通向它
手段。就
目
而言,抽象知识
非虚构形式无法引起
兴趣,而最终在虚构和故事中
应用形式却可以(尽管
要向自己说明这些知识,但在这个归根结底又回到人
循环过程中,
选择最终
形式——表现)。
不知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