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碑亭巷“十四号”日式大宅,餐室里,金凤和苇月伊织正等着他呢,竹木桌上摆着几道比较清淡刺身,其中三文鱼刺身叶昭比较喜欢,大鱼大肉吃腻,吃些清淡刺身自会觉得鲜美可口。
金凤和苇月伊织在桌侧边个跪坐,叶昭看就笑,“就盘腿啊,这跪着坐实在不舒服。”说是这说,但女人,不管和服也好,旗袍也好,跪坐姿势确实端庄典雅,更别说是这两位美艳夺目女子。
“伊织,你应该喜欢吃。”叶昭笑着给苇月伊织夹片三文鱼。
“谢谢先生。
方便呢,可谁也想不到这宅子通王宫。”
叶昭立时来兴致,说:“走,出去看看。”
宅院外是条颇为宽敞石板路,向前再走个街口,就是南京城贯通南北大马路。
金陵马路以乾王府为中心,东南至通济门驻防城边,出王府西行北折穿碑亭巷,绕鸡笼山麓,过鼓楼,再循旧石路出仪凤门至下关。路幅宽六米至九米,全长九千米,是贯通城区南北第条干道,也是南朝刚刚占领金陵就开修马路,早已经完工,大部分为石铺路面,可行黄包车和马车。
而碑亭巷内,衙门众多,不但有苏皖盐运司、南京盐运分司、南京按察分司等几个小衙门,更有外务部这等大部衙。
此外巷子里住多为富户,自然是因为此地紧邻王府,从治安到环境都是极好,富户们也更喜欢住在这里沾沾摄政王龙气。
以前城北带,杂草丛生,盗匪潜伏,命案以及抢劫,接连都有发生,经商往来以及地方*员视察都颇为不便,不过金陵公路建成,加之南朝巡捕力量完善,移民增多,现今南京城治安已经得到根本改善。
碑亭巷带,更是风气渐新,概因这里生气勃勃部衙吏员汇聚,不管是行人衣饰穿着,还是作风作派,这里都是南京思想最开放之地,黄包车也最喜欢在这带转悠。
而且因为新兴薪金阶层多,碑亭巷里应运而生不少饭馆,又叫做“包饭作”,每人每月五角亦或个银元,每天就可以到“包饭作”享受三餐,根据月钱不同饭菜有别,元饭话,中午荤素汤,倒是极为实惠,吸引不少单身吏员阶层。
叶昭在外边转悠圈,看着街上熙熙攘攘人流,各式着装,这些日子紧绷根弦儿也慢慢放松下来,脖子上搭着汗巾黝黑健硕工人,领着漂亮太太起坐黄包车文员,茶馆里正畅谈国事青年学生,切切,是那充满活力。叶昭心情也立时变得畅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