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部分工厂会调整上下班时间,连电影院都延后放映,就为让职工可以完整听完节目。
甚至刘兰芳说《岳飞传》时,社会治安大大好转,公安局送她面安全卫士锦旗,从此人称“净街侯”。
市广播电台更是风头无量,外地来同行都背着机器在排队,因为每盘带子要人工比拷贝,百讲评书,就要拷贝百讲带子……
可以说整座城市文艺圈,都以曲艺团为重,在团内,又以三芳毫无争议。
许孝文功底扎实,只是名气不显。他比单田芳小十几岁,老爷子恩怨分明,视其为亲弟,关照提携不在话下,没多久也成位小名角。
鞍城有两样东西最为知名:鞍钢和评书。
五十年代时候,国家将东北列为重工业基地,鞍钢更是重中之重,有着十几万产业工人,以及相应工业区和家属区。
工厂是三班制,也就意味着在任何时段都会有观众,且大多具有消费能力。
第批嗅到商机,是以西河大鼓和东北大鼓为主走唱艺人。他们通常以正月初五、五月初五、八月十五三个时间为周期更换演出城市,但由于鞍城市场太过火爆,很多京、津、冀艺人便选择常驻,又相继落户口。
这些人促成非官方曲艺协会,即市曲艺团前身,并涌现出大批曲艺名家,其中就包括最广为人知单田芳。
这便是两家渊源来由。
至于原主这个货,今年十八岁,在动荡中念完小学、初中,那会学制缩短,小学五年,初、高中都是两年。
他是个彻头彻尾学渣,初中毕业正赶上曲艺团恢复,父母瞧,学习这条路走不通,还不如接自己班,就给弄到团里。
最初等同于临时工,每月十几块钱,直到今年初才转正。不过他向好动,在团里也没正经呆着
当时单田芳已经颇有名气,与刘兰芳、张贺芳并称三芳。收入高,名头响,又喜好奢侈品,几百块进口表说买就买,自引得小人眼红。
这位兄弟真名不说,在书里化名叫王保生,仍然在世。而与之相反,是以前不太亲近许孝文,在农村对其多加照顾,二人关系渐密。
再到79年,曲艺团恢复建制,市广播电台给三芳先后录制《岳飞传》、《隋唐演义》、《呼杨合兵》,将评书艺术举推到巅峰。
它不是诸多娱乐项目中个,是作为绝对核心存在。
晚上六点半,是电台《评书联播》。每到这时,钢铁厂各个厂区,包括正门大喇叭都在播,走到那儿人就不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