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来!”
陈小旭顿时紧张,觉得应该招呼两句,却又开不口,随即就听见那货开始忽悠,“来看看啊,挎包拎包,纯手工制作,自己找料子,款式新颖,结实耐用,保你找不到第二家……”
好大口气!
刘晓曼撇撇嘴,自己什好东西没见过,结果眼睛往下搭,立马离不开。
六个小包显得有些寒酸,但那样式、风格,确实是没见过。
真真正正,支撑着这座城市命脉。
“叮铃铃!”
“叮铃铃!”
俩人等小会,很快到午休时间,大批大批工人出现在各处厂区,家属楼、医院、市场等地方也骚动起来。
刘晓曼是鞍钢医院名护士,父亲和两个哥哥都在厂里,位置不低,母亲和姐姐也在集体企业,典型根正苗红。
路西是工民区,北边是鞍钢主厂区,南面才是市区。
许非挑地方就在东北角,找块树荫地方,大包袱皮铺,六个包明明白白。
不远处就是个巨大厂门,里面有街道和公交车,眼望不到头。另边是密麻麻住房,附近还有家医院。
“这就是鞍钢呢!”姑娘羡慕道。
“是啊,鞍钢!”
她随手拿起个挎包,蓝色打底,正反两面也是蓝色,色彩相间,深浅均匀过度,毫不突兀。
上面缝着两条细带,可以挎在肩头。没有拉链,缝着两排小巧蝴蝶盘
她年纪最小,自幼娇惯,喜欢新鲜事物,花钱也有点大手大脚。
就在刚刚,她跟同事惹肚子气,没心情吃饭,便想出去逛逛。本要去百货商店,结果出大门,就瞧见对面有两个奇怪家伙。
男女,女靠着自行车,男蹲在地上,还铺着块布。
卖东西?
刘晓曼眼睛亮,这不是京城或南方,在鞍城瞧见个摆摊太稀奇!她也不管什百货商店,颠颠过马路。
许非语气复杂,感触更深。
从解放后到九十年代初,鞍钢重要到什程度?中央某个阶段五年规划,核心思想便是集中全国资源,全力建设鞍钢。
当时从各地调来500多名县地级以上干部,又从中南、华南地区招来500多名高文化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就为填充缺口。
有个东北籍作家描述道:“那时候大批工厂在辽阔空旷黑土地上拔地而起,然后才有城市,这些工厂才是城市主干。”
八十年代还是鞍钢辉煌期,十几万职工,五百多家附属单位,从医院、幼儿园、中小学,甚至殡仪馆、消防队、农场、理发店样样齐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