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篇文稿之后,俩人便达成某种默契。
许非有想法就写点东西出来,然后送过去,戴临风都收着,但从不发表意见,更没问他想求什。
其实刚重生那会,许非就列过份自己能干什清单,最后发现还是老本行最拿手。只是年代特殊,个人行为束手束脚,必须得拓展人脉,培养关系。
所以甭看他忙活,目标直明确。
当然,他进《红楼梦》剧组也不只为培养关系,是真心喜欢这部剧,好容易重生次,自然得参与参与。
老头喝着早已凉茶水浑然不觉,自言自语道:“这小子花样还真多。”
他忽然发现,自己对许非印象非常清晰。
第次,是研究探春故事线时候,觉着年轻人有想法,极为难得。然后又知道他善画画,多才多艺。
第二次,是在片场看贾芸戏,觉着非常新鲜出彩,哦,还是个会演戏。
第三次,便是今天。
予关注。也确有些老魔都人大肆批判,还拿83年电视剧《上海屋檐下》作对比。
这是根据夏衍话剧改编,原汁原味老魔都,跟《上海滩》泾渭分明。
但戴临风觉着没必要对比,这就是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个遵从历史,个更符合大众需求。
跟着也引出第二个论题,国内原创作品太少。
民国时期以及搞运动之前,那会没有电视剧,都是电影人。那些电影人创作能力非常强,比如李天济《小城之春》、袁牧之《马路天使》、谢晋《女篮五号》等等,都是经典传世作品。
这份文稿价值颇高,已不仅仅是有想法、会演戏能形容。
戴临风也是辽省人,早期参加过g,m,后来调进央视,路坐到副台长位置。他阅历自非常人可比,晓得这小子定有所图。
就像古代文人入京,会将自己诗词经义投给名宿大儒,以获得举荐。
老头比较开明,不然也不会引进国外电视剧,在央视增加广告业务。所以他并不反感这样方式,只要你是真材实料。
……
结果场运动给搞没,现在真就会拍名著,拍小说。
拿去年来讲,《今夜有,bao风雪》、《红岩》、《高山下花环》(电视剧版)、《长夜行》都是小说改编。
再有就是,戴临风对“文化输出”和“商业属性”两个观点持保守意见,总觉着有些夸大。
但他对“自家影视产业要发奋进取,避免被人家干掉”却绝对支持。
“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