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和扩建时参照北宋首都开封规制,城凡三重,最外面
大城在东、西、南三面都比旧城有较大
扩展。大城周长37里,略成方型,每边各有三个城门。大城中部
前方为皇城,皇城之内又有宫城。大城北门以南为全城最大
市场,各种海陆百货云集,街道宽阔整齐,宫殿富丽堂皇,居民据说达22万多户,俨然是
座大城
。城外
许多地方,例如城西
同乐园、城东北
琼华岛,都建成美丽
风景区。横跨南郊永定河上
著名
卢沟桥,也在金代建成。
金贞祐三年(公元1215年),蒙古军攻入中都城并将其把火烧毁。当元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世祖忽必烈来到这里时,触目所见
只是“瓦砾填塞,荆棘成林”
派荒凉景象。但是,元世祖怀着统
中国
雄才大略,还是决定定都北京。
元代北京称大都,又叫“汗八里”,即“大汗之城”意思。城分大城、皇城和宫城三部分,大城周长28.6公里,南北略长,呈长方型。皇城内有三座主要
宫殿,即兴圣宫、隆福宫和宫城。兴圣宫是皇太后
宫殿,隆福宫是太子
宫殿。宫城又称大内,是皇帝居住
地方,是今天故宫
前身。在大城
平面图上,有
条明显
南北向中轴线,贯穿整个宫城
中心。元大都规划整齐,井然有序,宫殿富丽堂皇,殿宇楼台美丽深邃,金碧流辉,是辽、金时代无法相比
。为
满足对南方物资
需要,元代还开挖
自杭州北上,经过今山东和河北,直到中都城下
运河(即今京杭大运河前身)。
明初称这里为北平。朱元璋死后数年,原分封在北平藩王朱棣率兵南下,推翻朱元璋
继承人建文帝,自己称帝(即明成祖),开始准备迁都北平。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改称北京顺天府,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明代花
15年
时间,对元代
大都城进行
重大改造。在元大内
旧址稍南,大规模改建
紫禁城和皇城,周围加凿
护城河。此外,还兴建
规模宏大
天坛、山川坛(后改称先农坛)和分布在东、西、北三郊
日坛、月坛和地坛,基本奠定
北京旧城
基础。清代完全沿袭
明朝
北京城,没有什
大
变动,但清朝花
大量
人力物力,在北京西郊营建
规模空前、华丽非凡
颐和园、圆明园等离宫建筑群。
元、明、清三代,北京经济、文化十分繁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用生动
语言介绍元大都情况,他说“你们必须知道,那里有
个又大又繁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