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而建造。
在国历代都城建设中,元大都城主要建筑物布局,可以说是最接近于《周礼·考工记》前朝(朝廷)、后市(市场)、左祖(太庙)、右社(社稷坛)设计要求。皇城和宫城位于城市南部居中。城市中轴线南起丽正门,经皇城灵星门、宫城崇天门、大明殿、延春阁、厚载门,经万宁桥,至中心阁(今鼓楼以北)西“中心台”。外郭城南面有三个城门,正南称丽正门,东称文明门,西称顺承门。后两个城门内各有条笔直干道,线引直,直达城北部,并且两座城门之间(除少数例外)也都加辟干道条。这些干道纵横交错,包括顺城街在内共计南北干道各九条,形成棋盘式格局。仅在“中心台”向西,沿着积水潭东北岸,开辟条斜街,以满足这里因位居通惠河终点交通和商业发展需要。街道笔直,据说从端可以望见另端,从这门可以望见对面那门。街道之间普遍排列有平行小街和胡同。由于北京冬天风大,天气较冷,街道和胡同都以东西向为主,居民住宅分布在各条街道和胡同南北两侧。这样,就使每家住宅都可以建立起坐北朝南主要厅堂和卧室,便于日照取暖和通风采光。
1.宫殿2.太庙3.社稷坛4.钟鼓楼5.太液池琼华岛6.文庙7.国子监8.衙署9.仓库10.寺庙11.积水潭元大都城示意图(根据《中国七大古都》)
明代北京城内城布局大体沿用元大都规划。内城南面正南、东和西三个城门,分别改名正阳门(又称前门)、崇文门和宣武门,自后两个城门向北各有条宽阔大道,直达内城北部与东直门、西直门两条大街相交。街巷主要分布在皇宫衙署两侧,街道和胡同展开形式变化不大。
不过,隋唐长安城和元大都城那种严格整齐对称形式,只适用于完全新建并且地形平整都城,其他改建或虽系新建但受山丘河流限制都城,在采用这种布局时大多需因地制宜加以变通。明代南京城中有许多山丘河流,又部分沿用南唐和宋代旧城墙,布局便不规则。
第三节居民区和商业区
从西周直到秦汉,都城中居民聚居基本单位,叫作“里”,面积大约有平方里。里外面设围墙,只有个门用于居民出入,由专人保管钥匙,每天按时开关。里设里官,每天派位工作人员坐在里门旁边门房中监视出入人,凡出入不遵守时间,穿着衣服不合适,行动不合常规,都要随时报告。不过,汉代长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