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江铁
1.九江大败后差点儿z.sha
咸丰四年(1854)九月上旬,曾国藩奉咸丰皇帝命令,率师直向江西重镇九江推进。
曾国藩此举方面是迫于皇帝严旨,另方面,应该说,在两湖系列辉煌胜利,也让曾国藩有些过于自信,认为如果乘势东下,也不是没有扩大战果可能。
九江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之交,是长江中游重要城市,战略位置非常关键。在曾国藩战略布局中,是继武汉后第二个重要战略节点。
太平天国失去武汉后,再也不敢大意,派名将秦日纲在九江以上严密布防。九江上游,有田家镇、半壁山在大江两岸对峙,乃自古“水战必争之地”。太平军在此地集结四万重兵。除在半壁山层层筑垒之外,太平军还在长江江面上横拦铁索六道,端连接田家镇,端连接半壁山,并且在铁索下面按定距离排列数十只小船,上面安放枪炮,用以保护铁索。防御不可谓不严密。
观察形势之后,因为半壁山敌人相对较弱,曾国藩决定先攻半壁山,后取田家镇。
曾国藩先派大将罗泽南、李续宾从马岭坳强攻半壁山。太平军在半壁山屯兵两万,而罗泽南、李续宾部仅两千六百余人,但这两千多人皆是湘军最精锐部分,猛悍超群,以寡击众,毫不怯阵,向半壁山发起坚决进攻。半壁山与马岭坳之间湖汊纵横,只有左右两条土堤可通行人马。这种地势,太平军人数虽多,发挥不作用。罗泽南“自带敢死之士数十人,匹马冲出,奋力堵杀。贼众退归堤北”。太平军以前屡次失利,对湘军已经畏之如虎,因此稍接触,就开始溃逃。湘军分路包抄,紧追不舍,“抢入舟中,杀毙近千人,江水尽赤;覆舟溺毙者亦不下千人,浮尸蔽江”(1)。此役太平军损失惨重,太平军主将林绍璋等多名将领战死,而湘军阵亡者不过十三人,成为以少胜多经典战例。
彭玉麟指挥水师
水师面对困难也不比陆军小,他们任务是攻破太平军六道拦江铁索。彭玉麟、杨载福商量之后,将水师分为四队,第队专门负责破坏太平军拦江铁索;第二队负责在破坏铁索时压制对方炮火;第三队准备在铁索断后冲向下游,放火烧掉太平军战船;第四队负责守护后方辎重船只,防止太平军突然袭击。
布置就绪后,彭玉麟、杨载福亲自出马作战。十三日,湘军水师首先发炮击沉太平军列于铁索下数十条护索小船,然后开船到铁索之下,用巨锅盛油脂置于船上,将铁索烧熔砍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