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梦封侯”“登鳌顶”“入凤池”“夺龙头”“封侯相”之类文字比比皆是。太平军兴,安徽沦陷,他以翰林身份回到家乡办理团练。“不做翰林做绿林”,希望以军功迅速获得升迁。
然而真正接触军事之后,李鸿章才发现打仗不像他想象那容易。他在安徽“宛转随人”,“浪战”数年,没有成绩,只好于咸丰八年(1858)投奔曾国藩大营。
进入曾国藩幕府,李鸿章就发现这里很特殊。首先,曾国藩幕府规模很大。所谓幕府,即幕僚班子或者说助手班子。般*员幕僚,不过数人数十人,而曾国藩身边,盛时保持着二百人幕僚队伍。容闳回忆同治二年(1863)秋他在曾氏幕府:“在总督大营大约住两个星期……当时在营中居住*员最少有二百人,这些来自各地人都是为各种目聚集于此。除幕僚(不少于百人)而外,还有候补*员、法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师等等;总之,中国切出类拔萃和著名人物,都被他那具有磁石般吸引力品德和声誉,吸引到他那里。他对于有学识和有天才人,向极为钦佩,乐于和他们交往。”(15)
朱东安在《曾国藩幕府研究》中认为曾国藩幕僚先后共有四百二十人;凌林煌在《曾国藩幕府宾僚探究》中统计,幕僚总数前后共为四百九十七人。
当然,曾氏幕府特殊不只在于其大,更在于它很像个学校。这个学校校长,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在给朋友信中描述他幕府中主官与幕僚关系说:“此间尚无军中积习,略似塾师约束,期共纳于轨范耳。”(16)也就是说,他在幕府中对待下属,就如同老师对待学生样。(17)
确实,曾国藩是把他幕僚们当学生看待。们从曾国藩日记和书信中可以看到,即便在戎马倥偬之中,曾国藩也按期在幕府中组织考试,般是每个月两次,方式是曾国藩出题,让幕僚们作文。然后他像老教师样,在深夜批卷。同治元年五月初六日,曾国藩给他二十多名幕僚出道“策问”题,同时还让每人拟道告示。事见曾国藩同治元年五月初八日日记:“夜接课卷二十余篇,盖初六日余出策题道,拟告示道,令忠义局及各员应课,至是始交卷也,粗阅过。”(18)
为什要把幕府办成学校呢?这是曾国藩人才战略决定。
要办大事,必须用可用之人。大清王朝到晚期,所谓“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