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慈禧太后不受别人蒙蔽,做事明敏。曾国荃参奏官文,慈禧看到奏折后,要找军机大臣胡家玉核实部分情节,但是只把奏折相关段落给他看,不让他看到全文。因此直到派谭、绵二人去查办此事时,奕等军机大臣还不知道具体情况,官文当然也不知道曾国荃到底指控他什,没法提前做准备。可见慈禧很善于保密,政治手腕相当高明。
奕则“聪明过人”,是皇族中最为开明和开放人物。因此这个班子如同前几代皇帝那样勤政,且做事颇能顺应大势,所以朝廷“枪法不乱”。“本朝君德甚厚,即如勤政端,无大小当日必办,即此可以跨越前古。”(14)
正是因此,他度认为大清中兴有望。
对这个班子认识发生转折,第次是发生在“剿”捻期间。曾国藩尚未出征前,慈禧就搞次小政变,夺奕权。慈禧在政变中表现出蛮横无理,出乎曾国藩意料。曾国藩发现,在慈禧心中,王朝前途远没有个人权力重要。“剿”捻后期,慈禧
怕再有大变,怎办?
赵烈文其人知识广博,遇事深思。他对曾国藩说,种种现象表明,大清王朝寿命不会太长,满打满算能再维持五十年就不错。
余(赵烈文)云:“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自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11)
也就是说,估计清王朝寿命不会长于五十年。灭亡时候,定是中央先出现问题,然后各地割据。
赵烈文这预测,后来被历史证明是非常准确。他说完这话后不到五十年,1912年,清王朝宣布结束。
对赵烈文这判断,曾国藩当时并不同意。
师曰:“本朝君德正,或不至此。”(12)
也就是说,清代统治者平均素质比较高,不像明代皇帝那不靠谱,因此也许不会这快“抽心烂”。
但是,在那之后,随着时间推移,曾国藩越来越发现赵烈文推测有道理。主要是这个末世王朝领导人并非中兴之主。
曾国藩对慈禧和奕组合,开始是很有好感。当初慈禧政变后处理肃顺等人手法,让曾国藩认为她颇能“英断”。到后来,曾国藩更是颇为钦佩地说:“本朝乾纲独揽,亦前世所无。凡奏折事无大小,径达御前,毫无壅蔽。即如九舍弟参官相折进御后,皇太后传胡家玉面问,仅指折中节与看,不令睹全文,比放谭、绵二人查办,而军机恭邸以下尚不知始末。女主临御而威断如此,亦罕见矣。”(13)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