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下二百多名老丑病残女人以及七岁以下孩子,清军将领声令下,数百匹战马冲入人群当中,这些没人要战利品被作为桩靶,为清军军事训练贡献最后点作用。
这是清朝平定准噶尔大军将军兆惠亲自指挥搜剿准噶尔蒙古部落大屠杀中个小小场景。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十八日,清将军成衮扎布、兆惠等率兵七千名,从巴里坤起程。此次出兵进剿目,并不是追捕阿睦尔撒纳,而是专为剿灭厄鲁特蒙古人。因为蒙古游牧都沿河而居,所以他们捕杀也沿河进行。乾隆二十二年九月,成衮札布在奏报中,汇报自己带人捕杀蒙古人情形,他提到:“在图尔根河,剿杀百余人,收其妻子器械”,“剿杀塔里雅图河口贼百余人,察克玛河口贼四十余人”,“于济尔哈朗河剿杀厄鲁特七户四十人,于博多美和罗剿杀克鲁特百五十余人”,“搜取绰和尔所种地亩,剿杀玛哈沁三百余人”。从这些汇报可知,清军剿杀是散居在各条河流边厄鲁特牧民和农民,根本不是有组织叛乱部队。
甚至喇嘛僧人和种田农民都没能逃脱剿杀。乾隆命令将军到伊犁时,“将彼处喇嘛等剿办”。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八月初四,史书记载清军把在乌梁海种地五十余户蒙古农民“全行剿杀”。
直至第二年,乾隆二十三年,厄鲁特部余众都逃入山谷丛林中,乾隆还命人搜捕,以求斩尽杀绝。《啸亭杂录》载,清军将领二人分别从博罗布尔、赛里木两地,如同打猎般,由两地向中间伊犁地区合围,这中间数百里地方,不管是山谷还是林区,只要有人住地方,“悉搜剔无遗”。当时散居厄鲁特蒙古人无法抵抗,“虽部有数十百户,莫敢抗者”。清军“呼其壮丁出,以次斩戮,寂无声,骈首就死,妇孺悉驱入内地赏军,多死于途,于是厄鲁特之种类尽矣”。(《啸亭杂录》)
除像打猎样屠杀散居蒙古人之外,清军进行另项重要军事活动,就是把大举投降准噶尔蒙古部落批批移送到内地,然后再“办理”。
在清军第三次平准战争中,大部分穷困准噶尔蒙古人仍然把清军当作把自己从战乱中解救出来“恩人”,见到清军到来,“妇孺欢呼,如出水火”。更有许多蒙古人听说清军到,成群结队地,个部落个部落地赶赴清军所在地,向他们归顺投降。对于这些人如何处理,心思缜密乾隆早有指示。早在第三次平准出发之时,他就指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