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化,是为给皇帝弄些零花钱。数量巨大罚银由此滚滚流入皇帝小金库,用于皇帝额外开支,比如南巡路上花用,生日时赏赐。如果没有这笔银子,皇帝手头马上会困窘起来。更何况,项制度好坏,关键是看执行得怎样。皇帝认为自己英明如既往,能够把这个制度弊端降到最低限度。因此笔锋转,他又说,人才难得,“朕以督抚时不能得人,弃瑕录用,酌示薄惩”。事出有因,人两便,似乎并无大不妥。
在自辩解完之后,皇帝又提出个问题。皇帝说,凡言事,要有据才能有理。尹氏所言“各省督抚借罚银为名,派累属员,至仓库多有亏缺”,这是尹氏主观臆测呢,还是有实在证据?皇帝认为,大清正当全盛之日,怎会出现“仓库多有亏缺”败政?“壮图即为此奏,自必确有见闻,令指实覆奏。”
也就是说,请尹壮图为自己建言提供两条事实证据。
皇帝熟知*员们往往既图敢言之名,又不肯得罪人,所以其议论读起来慷慨激昂义愤填膺,细究起来,却不牵连具体人和事。对这种“巧伪之习”,皇帝直十分讨厌。如果你尹壮图果然有理有据,那对不起,请你别怕得罪人,交代出两个来。
让无职无权京官去抓地方官们犯罪实据,是多不现实。如果是稍微乖巧点*员,揣测皇帝批复之口风,自然能领会到皇帝不悦。皇帝拒谏之心已显露在字里行间,最聪明应对无过于及时转舵,回复说自己并无证据,建议也确实荒唐,经圣主教育已经恍然大悟,等等等等。虽然丢面子,却可以安全保身。
然而尹壮图却与众不同。他在复奏中说,自己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事出有因。三年前,他老父去世,他丁忧回老家云南,今年守孝期满,又从云南回京任职,这往返数千里,穿越大半个中国。这次旅行使他发现,如今大清王朝,已经快腐烂透:他路上接触到人,无不在诉说当地*员如何贪污腐败;路上所见民生,远不如他想象那富庶繁荣,而是贫民遍地,财政匮乏,几乎各省都有财政亏空。“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疆臣中惟李世杰、书麟独善其身”。
尹壮图说,如今天下普通百姓对大清政局无不痛心疾首。“臣经过直隶、山东、河南、湖广、江浙、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但见商民半皆蹙额兴叹,而各省风气大抵皆然。”那些*员们贪污腐败花样,几乎闻所未闻,想都想不出来。不过作为个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