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操劳都没能令其衰弱。像所有满族鞑靼人样,他热爱狩猎,从不错过每年夏季举行操练……他头脑活力和思维敏捷也不逊于他身体。他心思缜密,行事果断,所以似乎无往不胜。”
乾隆皇帝情商很高,善于与人打交道,虽然在为人行政中常有,bao烈苛刻之举,但礼仪性接触中极少会给人留下不良印象。副使斯当东回忆觐见皇帝刻说:“自始至终皇帝看来非常愉快自如,绝不像外间描写那样阴郁沉闷。他态度很开朗,眼睛光亮有神。至少在接见特使整个时间,他表现如此。”
礼节性拜会完成后,宴会就开始。三位英国人以及他们翻译被邀请坐在“皇帝左手张桌子前坐垫上”。英国人注意到,“皇帝进餐时候,意态非常舒适,表现胃口极好”。“皇帝在整个典礼中对英国客人照顾心情始终未减。在饮宴时,皇帝命执事官从自己桌上取下盛馔数色送至特使桌,宴会完毕,皇帝命人召特使等至御座前,各亲赐温酒杯,有些近似马德拉次等酒。皇帝问及英王陛下岁数,特使据实回答。皇帝说,他今年八十三岁,身体仍然很健康,希望英王陛下也能同他样长寿。他看上去确是很健康,不像已经统治国事五十七年之久样子。典礼结束后,皇帝精神矍铄地从宝座上走下,健步走上肩舆,毫无衰老状态”。
虽然这次出使惨败而归,但是奇怪是,英国使团成员们无例外地对乾隆印象良好。通过与中国*员大量交谈,他们这样总结他性格:“他头脑活力和思维敏捷也不逊于他身体。他心思缜密,行事果断,所以似乎无往不胜。他善良爱民,就像在所有面对臣民场合所显示那样。他在灾荒时期减免赋税,救济饥民,同时对他敌人睚眦必报,残酷无情。急躁而固执,有时候使他断事偏颇,处罚过严。”
这总结,考诸中国史料,应该说相当准确而深刻。
乾隆时代,宫中仍然生活着许多万里远来传教士。除对红毛人体味有点讨厌外,皇帝对西洋人诚实、认真、不慕名利十分欣赏。和康熙皇帝样,他对那些身怀异能西洋人总是很尊重,教士王致诚回忆说:在给皇帝画像时候,“天气很热。他(皇帝)发慈悲,让王致诚脱帽子坐着作画”。不要以为这是不值提细节,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在皇上面前只能跪着或者站着,即使工作也不例外”。
传教士们对皇帝印象也大抵很好。汪宏达说:“皇上高大英俊,而且和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