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真得万分小心。
万幸是,在爆炸前已经把大部分氢气都烧掉。如果不是这样,那切都完蛋。剩余氢气所引发爆炸不足以把栖息舱掀翻,但足以把鼓膜炸裂。
这切从开始意识到水产量有60升差额时就开始。小心翼翼地烧氢,未曾预料到爆炸,算是上正轨。水循环装置昨晚干得不错,大概从空气中循环50升新生水分。它们都存储在刘易斯太空服里,现在称之为“大蓄水池”,因为那听起来更酷。另外10升水被泥土吸收。
今天体力活儿可真不少,该吃顿饱饭。为庆祝回到栖息舱过夜,打算歇下来看看刘易斯指挥官留下来20世纪屎样电视剧。
《正义前锋》?试试看呗。
个理论。
根据主电脑记载,在爆炸期间,舱内压力顶峰达到1.4个大气压,温度在1秒内骤增到15℃。之后,气压迅速回落到1个大气压。如果空气调节装置开启话,这也说得过去,但是,明明把它关。
温度在此之后维持在15℃,如果有升温效应,定还在持续。但是压力却再下降,那些多余压力去哪儿呢?舱内原子数量不变情况下,温度提升必然会带来气压升高,但实际上却没有。
很快意识到答案所在。氢气(唯可燃气体)与氧气(烧掉)混合后成水。水密度比气体要高数千倍。所以,虽然温度升高提升气压,但是氢氧反应生成水这个过程又将压力拉下来。
百万美元问题是,这些该死氧气是从哪儿来?整个计划就是为降低氧气含量,以防发生爆炸。在爆炸发生之前,切进行得都还算顺利呀。
日志:S
想知道问题出在哪儿。问题就在于脑子抽风。还记得决定不穿太空服吗?这个决定差点让送命。
医用氧气罐混合纯氧和环境空气,然后再输送到面罩中以供呼吸。而面罩则是通过根橡胶带固定在后脖子上,密封程度谈不上气封。
知道你在想什:面罩泄漏氧气。不对,在呼吸氧气。当吸气时,在面罩内制造个近似气封效应,使之紧贴面部。
问题在于呼气。你知道正常情况下次呼吸会吸收多少氧气吗?也不知道,但肯定不是100%。每次呼气都向系统内增加氧气。
没想到这层。但实在应该想到。如果你肺部每次都把所有氧气全部吸收,那嘴对嘴人工呼吸也就不成立。没想到这点真是头笨驴。这头笨驴差点把害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