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真非便道:“不必总想着宦游到扬州,扬州本地有没有出名?”
胡师爷拍额道:“有!唐代玄宗年间,有个李邕是江都人,尤擅行书,乃当时书法大家,出任过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
不知道别人听说过没有,李大人反正没听说过此人,犹疑道:“这也不值得立祠罢。”
胡师爷又道:“可李邕此人,尚义气,爱人才,最后被*臣李林甫冤杀。”
听到是被*臣冤杀,这就是最大卖点,那就不用再另寻人。李佑拍案道:“好!就是他!”
其实就是种有效仪式,要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与前贤名字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李大人想要让人们想起他时,忘掉唐伯虎这个进不官场扑街货。并将自己塑造为扬州前贤士大夫们精神符号在本朝继承人,并获得世人认可,再不济也要沾上点光彩,总比没有好。
杜牧虽然才华横溢,后来也在别处当过几任太守,但他在扬州时候纯粹就是个唐伯虎式角色,如今李大人当然对于这种形象避之不及。所以直接将杜牧排斥在立祠名单之外。
其实这类想法,李大人蓄谋已久。当初被钱太后贬出京师,去吏部选官时候,李大人明明是正六品,为何要选七品江都县?只因为扬州是诗词之城,历代名人多,所以当时就存这个借光心思。
不过到任后李大人职务太低,只是个江都县县尊,使用这种手段自比太守显得狂妄自大、恬不知耻、毫无规矩。所以直按兵不动,最多写点委婉诗词。
最后计定,为董仲舒、李邕、韩琦、欧阳修、苏东坡五人立祠。
这五人里,董子是儒学宗师,李邕是本地代表,不过只是两个陪衬。而李大人重点当然是放在宋代三贤这里,尤其是欧阳修和苏轼。
他们既曾是扬州太守,又是名扬千古大文豪,他们既会花样百出地饮
如今他担任同署府事,勉强可以称为太守府尊,自然就按捺不住,要将计划抛出来实施。正好也有天子南巡幌子,不至于惹出好大喜功非议。
闲话不提,却说李佑否掉杜牧,随即又提起桩问题:“大朝代里,汉有董子,宋有韩、欧阳、苏等人,但中间这个唐代没有什值得立祠人物?”
胡师爷答道:“杜樊川祖父杜佑曾任淮南节度使,驻在扬州。”
李佑皱皱眉头,这个人名气不大,又没在扬州留下什有名遗迹掌故,十分不合适。“没有别有名人物?”
胡师爷摇摇头:“唐代其他有名,都是牛僧孺李德裕之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