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李佑大吃惊就在这里,他知道自己没有进士文凭,所以也就从来不奢望这辈子可以入翰林、科道这些清流官。今日在御舟上,他拿翰林院编修李登高开涮,未必没有发泄因素。
偏偏归德长公主说出“你有个加科道官机会”,如果是别人,李佑只当故意开玩笑耳旁风,但千岁殿下不会这胡言乱语。
李佑飞速地盘算,他现在是正五品,地方官入京不降品级就不错,升级简直是凤毛麟角。所以李佑从不奢望自己入京可以升格为四品,能维持住五品就算升官。
但问题是,科道官中,大多是七品给事中和七品御史,只有极个别资深给事中才是从六品,难道叫他李佑这个正五品连降两品去低就?
其实为入清流,如果需要降品,李佑是很愿意接受。清流是种资本,也是种资历,有这个资
喜欢故弄玄虚、吞吞吐吐,即便千岁殿下也不例外。他上前步,握住起长公主玉手,捧在胸口,“为殿下,当然是想入京。”
不管本心是不这想,而且扬州可能比京师还舒服,但是他知道,这样说肯定没错。
归德千岁很不自在地甩开李佑大手,“别拿这套来肉麻!你有个加科道官机会……”
“什?”李佑大吃惊,他做好各种心理准备,但万万没想到“科道官”三个字。因为这三个字貌似离他这吏员出身太远,比它更远,那只有翰林院。
科道官也称言官,科是六科给事中,道是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以及更高级正四品佥都御史、正三品副都御史、正二品都御史。
国朝监察系统势力极大,同时具有很强独立性,几乎与行政系统并驾齐驱,用强大口水和舆论影响着朝政。可以说,有行政官地方,必然就有科道官,用意就是互相制衡、互相牵制,避免出现绝对专权。
大明朝所谓文官系统,说白核心部分就是内阁、六部加科道,其他多数都是打酱油。
科道官般品级不高,但却是国朝以小制大思想最精华体现,御史是纠劾,给事中是督察,合称为“台垣”。所以才会屡屡出现七品御史对抗九卿、大学士,六七品给事中敢于封驳诏书事情。
而且科道官由于以上特色,所以流品清贵,在整个文官体系中被视为仅次于翰林坊局这些词林官清流,入选条件只比入翰林松点,比六部还严格。
如果说非、二甲不入翰林,那般情况下,科道官也必须要求进士出身。在本朝非进士出身,能入科道不是没有,但难如登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