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盉便出生在这宅子里。
那时还是仁宗末年,世风淳和温善。王家更是门庭醇雅,家风仁厚。王盉记得幼年时,百十口亲族聚居宅,上百间房舍前后相连,却从没听过吵嚷声。前庭后宅,处处安详和静,时时能嗅到团馥郁之气,混着墨香、纸香、茶香、花香、药香……每个人面上、眼中都闪着层和悦光泽。
族中
屯者,结之不解者也。结而不解,则乱;乱而不缉,则穷。
——司马光《温公易说》
宣和三年,清明正午。
虹桥那边喧闹起来时,王盉和三弟正坐在赵太丞医馆间壁外墙石台上歇息。这时丽阳高照,春日正好,王盉心底却仍忐忑不宁:自己咒死个孩童。
王盉今年已六十二岁,却身形高大,腰背直挺,须发依然浓黑。他家在二百里外拱州襄邑县个叫皇阁村村庄。他们是寒食前天动身,步行三天,昨夜才到京城。同来还有兄长、堂弟、妹夫、侄子、堂侄、堂孙。人多,不好投亲友,他们照旧在汴河北岸崔家客店挤宿,虽然脏臭,房钱却少些。
王盉揣着心事,夜没睡安稳。由于清早要进城拜祖,还得尽快赶回到虹桥,办那桩不能让人知晓要紧事,他强振起精神,早早起来,唤醒众人,向店家讨热汤水,吃点自带炊饼,便领着众人同进城,赶到望春门外朱家桥。
上桥,眼便能望见左岸边有座大宅院,门宇雄阔,楼檐苍峻,尤其中庭那三株百年古槐,树身挺拔,新枝鲜茂,树冠掩过楼顶。王盉在桥头站住脚,望着那宅院,心头阵翻涌。
这是王盉祖上故宅,天下有名“三槐堂”。而他们王家,也被誉为“本朝第故家”。
王盉先祖王祜,生于唐末,为人倜傥,辞气俊迈,以文辞名动京师,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大宋开国,拜监察御史。王祜为人忠直,做许多仁义之事。有回,太祖皇帝差遣他伺查名将符彦卿动静,并许以宰相之职。王祜却劝谏道:“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引以为戒。”太祖听后大为赞赏,此举不但让符彦卿人幸免,更于大宋不杀大臣、不因言治罪之仁政,也有献策之功,世人都称王祜有阴德。
王祜将家安在望春门外,亲手种植这三棵槐树,并说:“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果然,其三子后来全都位登显宦,功绩卓著。尤其是次子王旦,真宗朝时被拜为宰相,柄用十八年,为相整纪,声名隆极,殁后从享于帝庙。此后,王家名士辈出,贤才竞现,成为当世望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