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冲动。”转眼已到大学第四年,只等明年毕业结婚。天,父亲来封快信,上面说:“顷得汝岳丈电报,骇悉淑英伤寒,为西医所误,遂于本有十日下午四时长逝,殊堪痛惜。过门在即,好事多磨,皆汝无福所臻也。”信后又添几句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使三年前结婚,则此番吾家破费不赀矣。然吾家积德之门,苟婚事早完,淑媳或可脱灾延寿。姻缘前定,勿必过悲。但汝岳父处应去
信唁之。”鸿渐看
有犯人蒙赦
快活,但对那短命
女孩子,也稍微怜悯。
自己既享自由之乐,愿意旁人减去悲哀,于是向未过门丈人处真去封慰唁
长信。周经理收到信,觉得这孩子知礼,便分付银行文书科王主任作复,文书科主任看见原信,向东家大大恭维这位未过门姑爷文理书法好,并且对死者情词深挚,想见天性极厚,定是个远到之器,周经理听得开心,叫主任回信说:女儿虽没过门翁婿名分不改,生平只有
个女儿,本想好好热闹
下,现在把陪嫁办喜事
那笔款子加上方家聘金为女儿做生意所得利息,
共两万块钱,折合外汇
千三百镑,给方鸿渐明年毕业
做留学费,方鸿渐做梦都没想到这样
好运气,对他死去
未婚妻十分感激,他是个无用之人,学不
土木工程,在大学里从社会学系转哲学系,最后转入中国文学系毕业。学国文
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
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
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
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港灌输进来,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处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
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
原来价值。
方鸿渐到欧洲,既不钞敦煌卷子,又不访《永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换
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第四年春天,他看银行里只剩四百多镑,就计划夏天回国。方老先生也写信问他是否已得博士学位,何日东归,他回信大发议论,痛骂博士头衔
毫无实际。方老先生大不谓然,可是儿子大
,不敢再把父亲
尊严去威胁他;便信上说,自己深知道头衔无用,决不勉强儿子,但周经理出钱不少,终得对他有个交代。过几天,方鸿渐又收到丈人
信,说什
:“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