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王菲是个例外
沙般变化不止,惟独依旧固执而近乎病态地爱着西藏和那个西藏女人。
窦唯·幻听
问别人知不知道窦唯,别人都会说:“知道,王菲老公嘛!”这种回答实在让哭笑不得。这是种世俗悲哀。同样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著名艺术家之子×××”,“著名烈士之女×××”等等等等。人格高尚者以此为耻,人格低下者以此为荣。北岛说:“卑鄙是卑鄙者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墓志铭。”相信明眼人早已读出其中无奈和悲哀。现在暂且不谈窦唯人格高尚与否,总之窦唯对这种现象是不满意,这也很可能是他与王菲最后决裂原因之。好,就此打住,再说下去就太八卦,与那些花边新闻记者无异。其实都耻于称他们为记者,人家有没有女朋友,离不离婚,买什牌子衣服,用什样马桶关他们屁事呀。如果就写出来文字存在价值而言,也许比他们更像记者。
窦唯专辑封面与歌名都很具有诱惑力。封面大多是氤氲模糊水墨画,色彩定要暗,感觉定要幻。很多时候画面内涵都是由买者主观意愿决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歌名曾让痴迷得近乎中毒,些很朴素很民族东西被单独提出来之后,其内在张力排山倒海。如:《荡空山》,《山河水》,《三月春天》,《出游》,《幻听》,《竹叶青》,《序·玉楼春·临江仙》……
窦唯音乐应该是属于夜晚。喜欢关掉所有灯,拉上窗帘,然后抱着腿静静地听,然后会想起“天籁低回”这个词语。窦唯音乐给人种春末夏初味道,湿漉漉,光滑而精致,清淡之中春草发芽,伤花怒放。
窦唯对音乐很执著甚至固执。他认为歌词无足轻重,所以从《山河水》开始他点点蜕变,到《幻听》时,歌词已经退化为音乐部分,同鼓声、琴声、吉他声样。他甚至使用自己造字以便营造更多意象。这正应崔健话:“语言到头来都是障碍。”这种勇气令折服。
同学有种奇怪理论:喜欢王菲人就不会喜欢窦唯,反之亦然。这叫什理论呀?也许你称它为理论它自己都不好意思。
喜欢窦唯,也喜欢王菲。矛盾在哪里?看不出。
王菲·当时月亮
太过商业化东西不喜欢,人也好歌也好电影也好,因为喜欢人多,人多身价就掉。“物以稀为贵”嘛。幽兰绽空谷,雪莲傲山巅;狗尾巴草到处都是,却没有人把它插在花瓶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