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1879—1880)是世界文学中部名著。它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登上俄国文坛,他早期作品大都取材于小人物并以心理分析见长,如成名作《穷人》(1846)和中篇小说《同貌人》(1846)。184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和在集会上宣读别林斯基给果戈理信而受到沙皇z.府迫害,被判四年苦役、四年兵役。50年代末陀思妥耶夫斯基从西伯利亚回到彼得堡。60年代初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他积极参与当时社会思想斗争并恢复文学创作活动。这时,他已公开摒弃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但仍然执著地探索着俄国前途、人类命运等问题。作家这种探索充满矛盾并在作品中有鲜明体现。60年代以及后来主要作品《死屋手记》(1860—1862)、《地下室手记》(1864),长篇哲理小说《罪与罚》(1866)、《白痴》(1868)、《群魔》(1871—1872)、《少年》(1876)等。《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压卷之作,充分体现作家创作思想和艺术特点,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巨大影响。
《卡拉马佐夫兄弟》描写是俄国外省个贵族家庭。陀思妥耶夫斯基原来打算以阿廖沙·卡拉马佐夫为主人公写两部小说。第部写“他青春时代刹那”,是“十三年前发生事”;第二部才写“们时代,即们目前活动”,是主要部分。作家于1880年11月写完第部小说,即《卡拉马佐夫兄弟》后不久便与世长辞。虽然这只是作家构思中二部曲中部,但仍然不失为部完整艺术作品。
卡拉马佐夫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称之为“偶合家庭”典型。在俄国农奴制转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贵族家庭原来优雅外观逐渐丧失,联结家庭道德纽带已不复存在。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不理解;各自追逐自己目标,勾心斗角。这是处于瓦解过程中贵族家庭。在描写这类题材方面,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他同时代人谢德林不同。谢德林在长篇小说《戈洛夫廖夫老爷们》(1880)中,写出个贵族家庭衰亡全过程,淋漓尽致地表现贵族地主贪婪、自私、道德堕落、寄生腐朽,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着力刻画是这个家庭成员各自生活立场、他们对外部世界态度和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