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快七点。
必须冲回家去
。妈妈不急死才怪。”
她向艾伯特挥挥手,就跑到小船那儿去
。
是没有用。这是个两者只能择其
情况,而且没有人能够帮你做这件事,这是你自己
抉择。”
“这很像是决定要不要戒酒或戒毒样。”
“是,有可能。所描述
这个‘决定
范畴’(categoryofdecision)可能会使人想起苏格拉底所说
所有真正
智慧都来自内心
话。是否要从美感阶段跃升到道德阶段或宗教阶段,必须是发自个人内心
决定。易卜生在《皮尔金》里面也描绘
这
点。另外,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
大作《罪与罚》这本小说中,也生动地描述
存在
抉择如何必须发自内心
需要与绝望
感受。”
“那时你最佳选择就是过
种完全不同
生活。”
“如此你也许才可以开始活在道德阶段。这个阶段特色就是对生命抱持认真
态度,并且始终
贯
做
些符合道德
抉择。这种态度有点像是康德
责任道德观,就是人应该努力依循道德法则而生活。和康德
样注重人
性情。他认为,重要
不是你认为何者是、何者非,而是你开始在意事情
是非对错。相反
,活在美感阶段
人则只注重
件事是否有趣。”
“像那样活在道德阶段,人难道不会变得太严肃吗?”
“确实可能。从不认为道德阶段是很圆满。即使是
个敬业尽责
人,如果
直彻底
过着这种生活,最后也会厌倦
。许多人到
年长之后开始有这种厌倦
感受。有些人就因此重新回到美感阶段
生活方式。可是也有人进
步跃升到宗教阶段。他们
步就跳进信仰那‘七万吋
深渊里’。他们选择信仰,而不选择美感
愉悦和理性所要求
责任。而就像所说
,虽然‘跳进上帝张开
双臂’也许是
件很令人害怕
事,但这却是得到救赎唯
途径。”
“你意思是信仰基督教。”
“是,因为对而言,活在‘宗教阶段’就等于是信奉基督。不过对于非基督徒
思想家而言,他也是很重要
个人物。盛行于二十世纪
存在主义就是受到这位丹麦哲学家
启发。”
苏菲看看她手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