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娘少女时代就像寒冬腊月盛放
梅花,生在苍劲曲折
枝头上,在冬末春初
寒冷中开放,无绿叶为陪衬,无其他鲜花为伴侣,命中注定幽峭隐退,孤芳自赏;在桃李及其他春花初开之时,她在苍老挺硬
枝丫上已度过
梦幻
韶华。
她到曾家遇着木兰作客两月时光,正如同
场幽美
梦。那时她正十四岁,她
母性
天性正如花初绽,大姐
天性含而初露,这两种天性就全倾注在木兰身上,因为曼娘从来没有姐妹,也从来没有跟别
女孩子同床睡眠,也没有像
般女孩子那样晚上在床上话说个没完。她自然是怯生生
,跟男子在
起也不能感到轻松自然。在她十岁时,
个弟弟出生之前,她完全是孤独
个人,而那个弟弟五岁时又因病夭亡,那是木兰回到北京后
第二年。曼娘
叔叔没有孩子,没男没女,收养
个孩子。曼娘
祖父,就是曾家老太太
哥哥,把财产花光,穷困而死,留下两个儿子,就是曼娘
父亲和叔叔,由伯母帮助勉强过活。家就像树
样,有
繁盛,有
虽经人照顾,竟渐渐枯萎而死。孙家似乎是要渐渐凋谢,因为人丁不旺。
仿佛是天命难逃,曼娘弟弟死后
年,在初春,她父亲也相继去世,这样
来,如何延续孙家
后代,曾老太太可就煞费心思
。
曼娘于是成为唯继承孙家祖宗香烟
骨肉。曾老太太很发愁,对曼娘也就特别好。
曾家曾经请曼娘跟她母亲搬到曾家来,和曾老太太做伴儿。孙家有几亩地,还有自己栋房子,再帮人做点儿针线活,母女度日,倒还容易。但是曾家宅第宽大,曾老太太只有
个老丫鬟李姨妈做伴儿,李姨妈衰老多病,已经是个神经衰弱干枯萎缩
老太婆
。
曾老太太不肯跟儿子、媳妇孩子们到北京去。她当年也见过皇家富贵荣华,现在儿子飞黄腾达,自己命好,感天谢地,于是笃信佛教,深信行善积福,不但为自己
来世,也是下荫子孙。在泰安城西南山下
阎罗宝殿,她捐献
四根前廊
柱子。她是庙里和尚
大施主。因为当初和尚提议重建庙宇(这是和尚化缘
般
借口),她立刻乐捐四根前廊柱子。柱子雕花儿是缠龙绕柱,那高高
浮雕,完全要符合数里之外曲阜孔庙
气派。阎罗宝殿这个名字使她极为动心,她认为这样会讨陰曹地府阎王爷
欢心。大殿
下面是金桥、银桥、伤心桥,人死之后往陰间去
路上,都要经过这三座桥。
所以最好生前及早先熟悉这条路。
这样,老祖母就坚持和李姨妈住在老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