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往事。
以上所说考据、义理、词章三要点,林语堂先生做到,也是写传记文学人必须做到。
林语堂先生传记著作,和他其它文学和学术著作样,都是用英文写。若移植回国,自然有赖于中文翻译。他LadyWu,曾在十六年前在台湾南部译成《武则天正传》,在高雄新生报上连续刊载,当时该报副刊由尹雪曼先生主编。现已由德华出版社出版。翻译此书时查证中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官衙名、引用诗文等,费时费事,难之又难,饱尝其苦。因为有此经验,对《苏东坡传》汉译,自然十分慎重,对其引用之原文及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之困难者,多暂时搁置,容后查出补入。1977年夏,见宋碧云小姐译《苏东坡传》出版,非常兴奋。文中对中文查证,宋小姐做得非常成功,其仔细可知,其辛勤可佩,其译文纯熟精练可喜。比卅年代般译品文字,实有过之。拙稿既接近完成,不愿抛弃,乃续译完毕。原书中须加查考及引用部分中之尚未解决者,在感激心情之下,便斗胆借用,否则,拙译必致再拖延甚久,也许竟无脱稿之日,所以在拙译付印之前,愿向宋碧云小姐及远景出版社敬致万分感激之忱。
按世界文学与学术名著译成外文者,多不止个译本。国之论语、道德经;希腊之依里亚德、奥德赛;希伯来文之旧约与希腊文之新约;英国之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在国即有朱生豪与梁实秋两译本);最近黄文范及宣诚两先生之汉译本《西线无战事》,即在台先后出版;所以《苏东坡传》这部名著有两个译本,也是值得。只愧这件粗针大麻线活计比不上宋小姐细工巧绣那精致。
本书虽属翻译,但力避卅年代弱小民族自卑心理下之欧化文体。诸如“当……时候”,“假若……话”,“散步着”,“有着”,“被成功地实验”,“房子被建筑好”,“快速地跳”,“公然地反对”,“哪些花朵们”,“诸位青年们”,“各位同学们”,“他(她)们”,“它们”,“红黄蓝白和黑”等句法文词,全避而不用。人说话时,先写某某道,不先写对白,然后再补注某某说。个人说话,不先说半句,中间腰斩,补入谁说道,下面喘口气再补半句。这种洋说法也完全避免。没有别,就是不愿向洋人毫无条件面倒。还有尽量不用“地”当副词符号,而以个“”字代之,自然“底”字更不愿用。
本书翻译时多承周素樱小姐代为整理稿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