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总是得到历朝皇后荫庇。在他受审时,是仁宗皇后救他命。现在又是英宗皇后拔擢他得势。甚至在他生中较晚岁月里,若不是神宗皇后代摄政事,他就客死蛮荒。
新皇帝现今才九岁,摄政是他祖母。宋朝特别幸运,能接连有贤德皇后出现。在伟大汉唐两代,几个皇帝后妃不是夺取帝位,藉有权势太监或内戚擅权统治,就是在别情形之下弄得朝代覆亡。在苏东坡时代,四个皇后当政,都极贤德,并且有十分出色。也许她们是女人,所以能明辨是非,在朝中能判别善恶。因为她们生长在宫廷之中,并不能常听到儒臣们论辩国家政策,听得繁乱到得失难分莫知所从地步,但是所闻所见,正足以判别清议所趋主要方向。现代普选m;主制度就是根据般常人判断,这些人连《纽约时报》社论还看不懂。皇太后判断也就是般常人判断。神宗皇帝最后那些年,已经开始简化政令,但仍不到他母亲老太后今日这般清静无为地步。皇帝去世,太后即召司马光当政,立刻将政令改弦更张。王安石切政令全予中止,或径于废除。元佑年间这段开始。
苏东坡现在急剧得势,在他到达京都八个月之内,朝廷将他擢升三次。依据古制,官位分为九级。在此短短段期间,他由第七级上升,经过第六级,跳到第四级,最后止于第三级翰林,为皇帝草拟诏书,那时他正是四十九岁。
在苏东坡升任翰林之前,在哲宗元佑元年(○八六),他官居四品中书舍人,实为重要职位,因他参与朝廷各部*员挑选与任用。担任此职务时,他草拟几次圣旨,颇为有趣,内容与他颇有关系。道圣旨是被夺李定官职,命他将过去隐瞒未报母丧三年重新依礼居丧。第二道圣旨是贬谪吕惠卿。内容决定者不是苏东坡,但圣旨措词结构则是他手笔。在贬谪吕惠卿这个*佞小人时,苏东坡说:“始于知己,共为欺君,喜则摩足以相欢,怒则反目以相噬。”与“党与交攻,几半天下”。不过最有趣事,是四月王安石死后苏东坡必须草拟道圣旨连赠荣衔。这道圣旨措词必须十分巧妙,寓贬于褒。依照法制,当以皇帝名义发布,赞美其生活与品格,并颁赠“太傅”荣衔。苏东坡只是赞美王安石富有巧思,同时使人知道正是指他妄自尊大欺人欺己。苏东坡说他“网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粃百家之陈述,作新欺人”。这篇圣旨很巧妙发展下去,后来苏东坡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