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种疯狂念头,但是他找不到任何理由剔除这些字眼。现在害怕已经为时太晚,于是他只好忽略这警告,依然把这几个字保留下来。
他放下铅笔……他觉得仿佛有东西释放出来,原先被禁锢得太痛苦,然而发现时已为时太晚。
他开始明白,他已经偏离最初见解,他不再讨论形而上学三位体,而是绝对元论。良质是切源头和本质。
这时他心中充满全新哲学思潮。黑格尔在他唯心论当中也提过这点,他认为人心超越在主客观之外。
但是黑格尔认为人心是切源头,而把浪漫经验剔除掉,所以他世界是完全古典、理智和有秩序。
良质却不是这样。
斐德洛记得黑格尔曾经被视作东西方哲学桥梁,东方吠陀、道家、佛家思想都被视为绝对元论,与黑格尔哲学相似。斐德洛当时怀疑神秘主义和元论是否可以互相转换,因为神秘主义没有规则可循,而元论也是如此。而他所提出良质是形而上学实体,并不是神秘主义。或者也是神秘——有什差异呢?他给自己回答是,两者之间差异在于定义。形而上学实体都有定义而神秘思想却没有,因此良质是神秘。不!实际上两者都有。虽然他直从形而上学角度去思考,把它当作形而上学问题,但是他直拒绝去界定它,因而使它带有神秘特质。正是由于无法界定,反而使它脱离形而上学局限。
然后斐德洛心血来潮地走到书架旁,拿起本蓝色精装小书,许多年前,他把这本书整本印下来,然后自己装订成册,因为他在书店里根本买不到。
这是两千四百年前老子《道德经》,他开始念其中已经念过许多遍经文,但是这次他想从中找到某种替代品,于是他边念边解释,他这样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