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会可真不容易,可见读书已知道重点。但是最重要不是能说什,而是能想什。”父亲生常在颇为自满时刻说,“可真不容易啊,但是……”引领进入深层思索,虽然当时有悻悻然之感,但生处逆境时,多能在不服气之后,静静检讨,实得之于父亲这种开导。
《时与潮》业绩蒸蒸日上,除政论半月刊,后来又增加《时与潮副刊》(月刊,介绍生活、医药、社会等各方面新知)以及《文艺双月刊》,创刊后销路也很好。同时,又获美国驻华大使出面将《读者文摘》(Reader'SDigeSt)中文版授权给《时与潮》出版,当然也广受欢迎。
另外,编辑部以特约和兼任方式聘请文学界、学术界著名作者中译许多英、美、法文著作,如:以分析现势及历史为主《法国悲剧》、《巴黎地下二妇女》、《罗斯福传》、《拉丁美洲内幕》、《世界战中印度》等数十种专书,风行时。纯文学作品中,最畅销是《高于切》(thisAbOVeAll),描写英国位护士和军人战争生死恋。故事动人。畅销到几乎人手册。这本书还在翻译时,已先睹为快。经常去编辑部凑热闹,当他们休息时,会把原文书借看,由于只有本,还是从印度经“驼峰”运来,万分珍贵,像秃鹰样趁他们工作空隙抢读,有几个晚上把书带回家,第二天清早赶快去还,因为人家要工作。
除出版,父亲于九四年初春在沙坪坝大街上最好地点祖屋设立“时与潮书店”,宽敞明亮。除陈列自己出版书刊,也齐备古典作品及战时能搜集到各种书刊。因为不以营利为目,所以欢迎学生翻阅,有书甚至翻破再补。战时,许多学生无钱买书,坦然地去“时与潮书店”本本翻阅,吸收知识。有些人说,那真是座最“跟得上时势”图书馆;也有人(如赵淑敏)回忆,说那是她启蒙学校。
每周由南开回家路上必去“时与潮书店”还书,回校时再去借取新书。只要是能读书,很少遗漏。国共合作那几年,有不少俄文中译作品。除屠格涅失和托尔斯泰令敬读膜拜之外,记忆深刻还有高尔基《母亲》,另本《露西亚之恋》,只记得书名很吸引,内容、作者则忘。当时左倾文坛捧得最厉害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奥斯特洛夫斯基(NikOlaiA.OStrOVSky)着,是九七年俄国g,m个工人自述,那种强烈鲜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