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某媒体评论员说:中国景点,何至于那在乎外国人眼光?用外国人眼光把自己景点排个座次,这种评选本身就带着种巴结外国人审美文化自卑意识。
于是乎,越来越多在外国混不下去人知道件事:去中国!中国喜欢听外来和尚念经,中国女人还特别热情。
不仅仅是这次景区评选。
们生活这个社会,很多东西,都是外国人说“好”,才算真“好”。就像电视机里不时蹦出来个外国人做广告,就像某个唱歌跳舞说绕口令综艺节目必须找两个白皮肤或者黑皮肤留学生参加才算受欢迎,就像大年三十春晚也要找几个洋面孔证明们已经国际化……就像国内媒体想论证们发展速度世所罕见时,自己说圈,最后必定引用外媒报道里如何肯定、如何惊叹、如何觉得不可思议来锤定音。
还有,部云山雾罩小众电影,本来反响平平,但只要在国外拿个不轻不重、不咸不淡什奖,立刻就有名气,国人慕名去看,N个影评爱好者放马后炮去深刻解读。
火?为什能火速晋升至天后地位?
歌好听是其,进军国际歌坛并拿奖是其二。
如果硬要给歌好听和国外拿奖这两项分配个百分比,沈馥获得MTVEMA年度最佳单曲这项,最少要占70%以上。换句话说,沈馥今日功成名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在国外拿奖,因为她代表中国人,在西方人跟前刷存在感。
直以来,中国人极度渴望被接纳,渴望被尊重,渴望被西方承认,极度在乎外国人观感,很多时候,甚至拿外国人评价作为衡量自己标尺。
这种思维是广泛而普遍存在,贯穿于中国社会方方面面,每个角落。
这还是拿小奖,要是混到个稍微重量级奖,该片导演基本就可以接手N个大制作逐鹿贺岁档,该片主要演员立刻结伴晋升线二线片酬打滚往上涨,同时该片必定名留中国影史。然后不管看过没看过国人,碰到起时必定竖起大拇指起吹嘘句
不久前2006年4月,《环球时报》主办“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50个地方”评选就是例,作为家“主流媒体”,搞搞噱头拉动旅游其实没什错,可是他这个主题角度却很有问题。
为什不是“外国人最钟爱50个中国景区”?
为什不是“外国人不可错过50个中国景区”?
为什偏偏是:“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50个地方”?
三个句子,看出分别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