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征服在南方成功是如此轻易,使得紧随军事征服之后华夏化运动全面完成显得要漫长许多——大约到唐代中期才可以作此判断。当然,在华南全面华夏化之后不久,整个东亚大陆经济重心也就从华北平原转移到长江流域稻作农业区。
相比而言,华夏政治体在北方和西部地区投入就要大得多,包含财政、军事和国家可以动员其他切资源,表现在历史资料里就是有关记录要多得多,任何学习历史人都会非常容易地获得历史上国家在北方和西部活动更为重要印象。这个印象虽然是有道理,但掩盖华夏化在华南更为成功,以及华南对华夏文明更为重要这个基本事实。
下面们通过梳理历史上情况,概括地观察历史时期华夏政治体在向西发展方面努力及其成效。
如果从秦代说起,们首先要承认,到目前为止们还不能确切地知道,秦国以及后来统后秦朝在其国境西部所面对主要敌人是谁。们知道秦长城西起临洮,但洮河以西,或者说陇山以西,有谁需要这样严加防范呢?们知道那时河西走廊有所谓月氏,从匈奴必须派质子到月氏去情况看,月氏是比匈奴更为强大游牧政体。可以推测月氏当时影响已经达到陇山地区,与秦国和秦朝西向发展在长城线发生接触。月氏是说印欧语言中伊朗语支某种语言。们应该知道,在汉武帝以前,从河西走廊向西直到中亚,全都是印欧语言中伊朗语支各语言世界。甚至有研究者认为,印欧语言向东亚扩张直达到今山西中南部,参与塑造华夏古文明某些人群就是说印欧语言[5]。《史记》《大宛列传》说:“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俗,相知言。其人皆深眼多须髯。”《大宛列传》很大程度上是依据张骞及其随行*员旅行报告写出来,他们旅行都是自今新疆北部向西再向南,也就是说,因此他们报告没有提到今新疆南部即塔里木盆地诸绿洲国家情况。其实,自河西向西经塔里木越帕米尔到中亚,都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俗,相知言”。也就是说,秦朝以西是个连续印欧语和印欧文化世界。
秦汉之际崛起并建立欧亚草原第个大帝国匈奴,似乎并未改变这局面。匈奴统治集团是说什语言,究竟说古蒙古语,还是古突厥语,这是匈奴史研究中最引发纠纷却又毫无结果问题。不过,关于匈奴和月氏样属于印欧语人群、源于西方而不是北方说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