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称帝三年后,就曾在太庙寝殿夹层小间里立块碑,每年皇帝祭祀太庙,或者新皇帝登基,都
四十二年不识兵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三月二十九,北宋在位时间最长宋仁宗逝世,入葬永昭陵。[1]
不知多久之后,在永昭陵墙上,有无名氏题写首诗:
农桑不扰岁常登,边将无功吏不能。四十二年如梦觉,春风吹泪过昭陵。[2]
这首诗刻画出中国帝制史上高峰。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从表面看,他是个无所作为皇帝,没有惊天动地业绩,加上性格有些优柔寡断,大事自己不做主,而是交给宰执们去处理,为人低调到好像不是个皇帝。[3]甚至连他大臣也诗酒流连、浅斟低唱,不以武功闻名。所以诗中说“边将无功吏不能”。
但就在这碌碌无为中,中国社会繁荣时代却悄然来临。由于民间受到干扰最少,经济发达,人们生活舒适,老百姓不用担心自己受穷,更不用担心来自官府骚扰。而*员们也不用担心自己说错话而掉头,即便当面和皇帝顶嘴,也不会受到惩罚。仁宗朝由此成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值得怀念时代之。
仁宗死时,整个都城都陷入巨大悲伤,男女老幼哭成片。据当时七岁邵伯温回忆,当死讯传到西京洛阳,城中军民妇孺,都向着东方号泣,烧纸烟尘遮住太阳光辉。[4]有人从汴京带来消息,说整个京师自发罢市悼念,数日不绝,乞丐小儿都在大内前,边哭边烧纸钱。有人在去往四川路过深山里,竟然看到路边汲水女人也拿着白纸哭泣。
这些人之所以痛哭,不仅仅是为个人死亡,而是在怀念个时代。
中国皇帝在死后会被追赠个谥号,表明后世对他评价,之前“好”皇帝流行谥号是“文”“武”“明”“章”等。到宋仁宗,对他心怀感激大臣们却想上个独无二谥号,以表明他特殊性,于是提出“仁”字,所谓“为人君,止于仁”[5],个“仁”字,表明个时代宽宏大度。宋仁宗之后,各个朝代才出现各自“仁宗”[6],但更多只是照葫芦画瓢,谥号致,却缺乏他实质:宽容和不干扰民间。
不仅宋仁宗,整个宋代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宽容时代。唐代太宗纳谏带着很强装模作样痕迹,事实上,唐代宫廷和大臣之间内斗频繁,常常要置人于死地。宋代皇帝却并不是装,从宋太祖赵匡胤创立帝国那刻,就注定仁慈基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