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是靠自己想,而是因为看书,书上这写。
不过,读信之后,也希望你思考些事。接下来就告诉小哥白尼老师其中、两项。
你在信上说,希望想想有没有比“人类分子关系、网状法则”更好名称。知道有个好名称,不是想,而是现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使用名称。小哥白尼,其实你发现“人类分子关系”是学者口中“生产关系”——为生存,需要很多东西,所以必须使用自然界诸多材料,制作各种东西。即使只是取得自然界材料之后直接穿或直接吃,还是得狩猎、打渔、开山垦地,总之得工作才行。从未开化时代起,人就直互相合作、分工,不断地工作。唯有这做,才能生存下去。学者将这种人与人互为伙伴关系称为生产关系。
刚开始人在地球上不同角落聚成少数群体起生活,所以互助分工也只限于狭小范围。在以前时代,可以清楚看到哪些人卖命工作才做出自己吃、穿东西。当时应该大家彼此都是熟面孔,制作东西也很简单,更何况狩猎打渔时定是所有人成群结队起努力,所以不必想太多就能知道自己有吃、有穿应该要感谢谁。
然而,过去小聚落伙伴容易彼此以物易物、互相介绍,后来人类共同生活范围逐渐变大,人聚落规模也越来越大,最后开始建立国家。到这个阶段,互助分工规模很大,关系变得复杂,即使看到自己吃、穿东西,也不知道背后有哪些人在为这些东西工作。负责制作这些东西人也不知道最后哪些人会吃到、穿到自己生产东西。这些人只是借由工作生产,换得自己和家人需要东西,或者赚取可以买必需品金钱报酬;既然这才是他们
工作目,对他们来说,最后哪些人会吃到、穿到自己制作东西,其实并不重要。
后来时代更进步,商业发达,国与国之间开始有贸易往来,人类伙伴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举例来说,中国农民为赚钱,养蚕取丝,卖掉蚕丝最后成罗马贵族服饰。发展到这种程度之后,就不只需要制作物品人,还得靠非常多人互助分工才能运送物品,逐渐发展出越来越多分工。就这样,世界各地慢慢地彼此连结,直到现在,整个世界犹如张网紧密交织。
到今天,日本丝线公司采收蚕丝、纺织公司生产棉花,都不是为让日本人有用不完丝绸和棉布。这些公司也不会先满足日本人需求,再把剩余产品卖到国外。他们都是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