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英国棉纺织制造业在18世纪80年代爆炸式增长,全球农村供给关键性棉花压力迅速增加。在1785年冬天,艘美国船只驶入利物浦港。这旅程似乎没有什值得关注事,此前就有成千上万船只满载来自北美收获来到英国,这些船装满烟草、靛蓝、大米、皮毛、木材等商品。而这艘船却与众不同,其货舱中除其他货物,还有若干包棉花。这艘船看起来有些可疑,因此利物浦海关*员迅速扣留棉花,并声称这是来自西印度群岛走私品。几天之后,利物浦商人皮尔-耶茨合伙公司(Peel,Yates&Co.),也就是进口这批棉花商人向伦敦贸易委员会申诉,要求允许进口时,他们被告知,这些棉花“不可能是从美国进口,因为美国不出产棉花”。1
事实上,18世纪80年代,对于欧洲人来说,棉花出产自西印度群岛、巴西、奥斯曼帝国和印度,但不会产自北美。对于利物浦海关*员来说,从美国进口棉花几乎难以想象。美国能产出数量可观原棉看起来更加荒谬。虽然棉花是这个新生国家南部地区原生作物,尽管许多拓殖者在南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种植少量棉花以供国内使用,但美国从来不曾专门种植供商业用途棉花,也没有大量出口棉花。海关*员无疑知道,美国种植园主利用自己大量土地和充足奴隶种植烟草、稻米、靛蓝和些甘蔗——但是没有种植棉花。2
当然,这是种严重误判,美国环境非常适合棉花种植。美国南部大片区域气候和土壤满足棉花种植条件,那里有适宜降雨量、适宜降水方式,以及适宜无霜期。些敏锐观察家注意到这潜力:早在1786年,即美国棉花不期而至进入利物浦港口第二年,詹姆斯·麦迪逊(JamesMadison)就以乐观情绪预测美国将变为主要棉花种植国,同时乔治·华盛顿相信“这种新原料[棉花]增长……必然为美国繁荣带来几乎无限大影响”。费城人坦奇·考克斯本人就是南方大地产主,他对美国棉花种植潜力做出含蓄但很有力评论。1794年,他观察到英国棉纺织商人数量迅速增长,以及在圣多明各g,m之后西印度群岛棉花价格大涨,他宣称“这作物定值得南方种植园主注意”。他受到英国工业家鼓励,比如斯托克波特棉花商人约翰·米尔恩(JohnMilne),此人在18世纪80年代末曾长途旅行穿越大西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