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最突出现象无疑是这个巨大商业部门每年进步扩张,它对两个半球物质和社会状况影响如此显著。……
远在大洋另边,直到最近才得到开发土地被改造成肥沃平原,使得人口不断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们祖国提供国家福利、工资和就业不竭源泉,而且利用大笔资金,成为个庞大行业推动者,这个行业将把原料转化为成品各种活动结合起来,其产品供应各个区域市场。
——《新不来梅报》,1850年1月6日1
对于瓦尔特·本雅明(WalterBenjamin)来说,巴黎是19世纪首都。①然而,对于过去和未来棉花之主来说,世界真正中心是利物浦。这座城市坐落在英格兰多雨西北部,位于默西河流入爱尔兰海入海口处。在那里,全球最重要商业十字路口之,利物浦商人通过把个新兴欧洲制造业复合体和个更具侵略性和扩张性棉花腹地连接起来,积累前所未有财富和影响力。正是在利物浦,工业资本主义和战争资本主义交织在起,利物浦商人将前者逻辑运用于后者,并在此过程中同时改造两者。利物浦商人天才在于他们能够结合通常被认为是对立成分:受薪劳动力和奴隶制、工业化和去工业化、自由贸易和帝国、,bao力和合同。
利物浦可能是世界奇迹之,但绝不是游客喜爱那种。事实上,“丑陋”是20世纪初位编年史家对利物浦总结。“利物浦主要吸引物当然是宽敞码头”,个观察者这样干巴巴地评论道。早在1832年,码头和港口护堤就绵延两英里半,密布着埠头、仓库,“桅杆林立犹如森林”。默西河之外是爱尔兰海,再之外则是大西洋,正是在大西洋对岸,人们种植世界上大部分棉花。每年都有数千艘船抵达,运来紧压生棉包。成千上万工人(其中许多是爱尔兰移民)负责卸货,然后将这些生棉包运到仓库。从那里,大部分生棉包通过运河船只(1830年以后则通过火车),运送到附近距此20到50英里兰开夏郡纺纱厂,些生棉包回到船上,运到欧洲各个港口,在这些港口,先是由货车,后来由火车将这些棉包运送到越来越多地充斥欧洲农村纺纱厂。这里没有什技术奇迹,利物浦港口只是个充满危险、非常辛苦劳动地点。每天早晨,数千名工人在黎明前雨天街头聚集,希望能被雇用天,能够去处理巨大棉花包,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