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冀,这样父亲已经存在,并且越来越多,有天会遇见。
草稿出来后,许多人看只问:“那,依你看来,父母角色是什?”
思索良久,有点浅见,或许就类似牛顿宇宙观吧。牛顿认为世界好像个钟表,师傅完成装配之后,上紧发条,钟表即开始自行走动,也就是说,上帝完成创造之后,即退居幕后,而人类可以凭借理性去发觉这世界运行。
每个小孩,或者该说每个人,有其存在独特性。有太多父母执意要小孩去临摹其他人行为,复制类似成功经验,去追求他们眼中理想人生,圆满他们年轻时未竟梦,甚至驱策小孩成为“第二个自己”。仿佛个生命诞生,是为满足、成就另个生命。
就小孩立场来说,“为达成某个目,自己才被生下来”,也是很可悲件事。
先前,向位年纪略长朋友诉苦,他不但没有安慰,反而针见血地指出:“选读法律系,与你母亲有关,但最关键是你自己,当年可没人拿刀架在你脖子上。你是有选择余地,选择余地虽然不大,但你还是有选择余地。可是你没有挣扎,你放弃,为什?答案很简单,们都怕人生会出差错,但们更怕人生出差错时,没人给们担责任。大学要念四年,这关键决定,你让出来,让母亲来为你做决定,你让自己成为可怜受害者,你之后不顺遂、你不满,可以全往你母亲身上扔。你也怕选外文系后,凡此种种都要自己扛。”
家长经常问个问题:“小孩子不照心意填志愿,该怎说服他?”
先前,从不正面回应这个问题,怕答得不好得罪家长。如今,有些勇气回答这个问题:“家长可以给意见,提供给小孩你观点,与小孩讨论,但是,做出最终决定人最好是小孩,这不是理想,更不是溺爱或纵容,而是种事实,这是他人生,他得学会肩负起做决定后所产生责任。相反地,你若执意替他做决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种溺爱,因为他始终学不会如何掌理自己人生。今日发生车祸,们绝对先找握方向盘人而不是车主。这是他人生,你却紧握着方向盘,日后出事,他会说:‘找父母吧,你不该找。’”
☆
此时二十五岁,距离大学毕业已有三年,走入这多家庭,像是旅行,沿途有不同人文风景,也得到些思想上养料。随着这本书尘埃落定,又回头去想求学路,以及个比较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