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讲演。
如果看不到叶先生柔弱平凡面,就无法完全理解刚强那面价值。她夹着头发卷子在厨房里做早饭样子、在卧室翻找老花镜样子、为打印机故障而着急样子、由小熊师弟扶着去找裁缝修改旧衣服样子……赋予她讲台上形象更大深度和真实性。
古典文学并不能帮助人免除生活中必须承担重负,却也绝不是闲暇者消遣,不仅仅是失意者抚慰。读先生书、看讲座视频和听讲课音带时,有时会忽然惊觉某段音频是80年代在温哥华,某篇论文是70年代在美国,某首诗是40年代在北京,而某讲座是三五年前在南开。它们写成于六七十年间,却浑然体。中国百年来世事变迁,使人如枯桑转蓬,今日海角、明日天涯。置身于站接着站客旅中,生命完整性被外在现实拆碎成浮木断柯。当们阅读那些世纪老人历史,最动人篇章就是描述生命完整性失落时刻,比如龙应台所说“船要开出时刻”,或者是巫宁坤所说“登船挥别时刻”。他们中些人在晚年重新找回初心,更多人臣服为历史之偶然性傀儡。但叶先生给们提供种完全不同经验,即外在现实破碎乖谬仿佛未曾扰动她生命内在完整。在叶先生著作中,们会发现,她对某些主题关注持续生。她反复地体会并言说,而那些足以将他人击碎遭遇,在叶先生这里却只是将这些主题变得更集中而深刻。
古典文学在叶先生身上体现奇迹是赋予生命完整性并因之提升生命尊严,在“劲风无荣木”时代,能使“此荫独不衰”。这种内在完整性达成未必就高于迎战生活成就,但它是们在瞬息万变世间唯可以主动追求和把握东西。
在那个春天夜里,当翻到先生对王国维《蝶恋花》讲解时,看到贯穿古今是种悲喜交织必然命运。写“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阮籍也好,写“几度天风吹棹转,望中楼阁阴晴变”王国维也好,写“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张惠言也好,抑或是先生也好,之所以必须倚仗古典文学所营造那个理想世界,是因为只有决定相信理想世界存在,人生才能从蜉蝣式无谓漂流变成值得追寻,时间之丝也因为找到罥绕线轴而不飘散于虚空。
做出这个决定,与其说是智慧,不如说是人世深情。在“怎样人生是值得”这个问题上,科学家无法提出具有说服力证据,告诉们如何做才确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