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谈天地不仁天道,那可以说是不可抗拒
自然规律。
墨家谈权衡大利小利,那可以说是长久来看大利剩余眼前
小仁义。
如今距离历史上出现“天下大同”概念还有
百五十多年,墨家在适
修正下,终于提前喊出来
这个充满诱惑力
遥远理想。
天下归公。九州归。人人兼爱。为利天下。各尽所能。各事所喜。是为大同。
这个修正过大同概念,墨家
滋味更重,尤其是“各尽所能、人人兼爱、每个人从事
都是自己所喜欢
出于兴趣
工作、人人为
为人人”
内容,更是这些年墨家在泗上宣传
现实和未来
总结。
是真正原教旨儒生、荀子也不是、后续融合
墨道农等诸多想法
儒生也不是原教旨
。
墨家和杨朱发展,催生
儒家
自
革新,填补漏洞,造就
孟子;战国末年,各国集权,顺应时代,荀子脱颖。
到秦末,“克己复礼”已经不可能实现时候,儒生们需要
个新
“遥远
理想”,于是融合
道、墨两家
想法,弄出
“天下大同”。
克己复礼往后看,天下大同往前看。
就像是鲶鱼效应样,原本历史上,杨朱、墨家、道家、黄老诸多学派催生着儒学
自
变革,可最终又回到
“存天理、灭人欲”
儒教。
而“事其所喜”这句话,更是对于刚才人性观种加强,现在墨家还担着“无父禽兽”
骂名,那些颇有兼爱想法
大同理念,是二百年后
儒生认可
大同,却是现在
儒生所反对
“禽兽”。
那儒生闻言,仿佛是个老鼠落入到
开水当中,惊声尖叫道:“放屁!放屁!大放其屁,臭不可闻,祸乱天下,当诛!”
“若满足人需求就是人性,那不是天下要大乱?”
“农夫求利,就要悖礼,想要耕种自己土地,不再去公田劳作;拥有百里封地
封君求利,就会想办法作乱从而有千里
封地;拥有千里封地
封君求利,就会想办法作乱从而有
国
封地。”
“人心求利
诸子百家,哪派
学说发展到最后,都是兼容并蓄各自吸收
。
可关键就在于内核。
内核保守,最终那些吸收东西都会被同化。
儒家那套内核,永远绕不过去
坎,就是资本时代初期
种种罪恶和仁义
关系,只有谈利、谈不可抗拒
天道,才有可能迈过去。
道德礼法特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或许能有,但适觉得自己
水平还不足以构建完整
符合资本原始积累时代
新儒学体系,所以索性还是把内核变
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