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孙阳亦正色道:“话,非是为己,也非是为杨朱学派之义。泗上可以做事,宋国未必行。”
“但以泗上论,数万墨者,同义同心,使得每处村社都有两名墨者。教师先生遍布从陶邑到淮北,识字者众于天下。”
“敢问宋国,识字者几何?知长远利益者几何?知权衡利弊者几何?”
管子学派田无伤也道:“也是这个意思,泗上如此且不能够切都万民共政。泗上墨家依旧在万民制法大会上有最终否决权,若不然当年禁止粮食进口法令就要通过,到时候泗上工商业必受影响。”
“你们农家要市贾不二价,不晓轻重之术,不知经济之学,你们尚且不懂,况于民众?届时宋国只怕只重眼前之利,长久看反倒是民众受苦。”
最大封主,以此构成个国家。
礼崩乐坏之后,急需种新模式来维系个国家。君侯和贵族矛盾、贵族和平民矛盾、君侯和平民矛盾三方或是对立或是合作,新模式有很多解决办法,譬如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然而这对于宋国而言是种奢望,君侯无权贵族林立,谈何集权?
二十年前给出办法,就是用询政院作为连接君侯、贵族、庶民之间桥梁,以此维系个宋国存在。
当然那时候是包藏祸心,实权封地贵族存在前提下,这种询政院肯定要成为限制集权嘴炮勾心斗角地。
适不希望宋国集权,也不希望宋国做过于激进变革,对于宋国还是要想办法分权,弄成个地理概念,不允许也绝不准允许出现“宋国人宋国”这样概念。
“依看,泗上做法是对,但是民众要二十年才能够感觉到利益所在。工商不发达,农夫终究还是要苦,若是土地全部均分
适此时反对许析想法,可却也没有直接表露出来,他想看看其余学派意见。
有些话不需要墨家出面说。
果不然,杨朱学派孟孙阳起身道:“公言虽好,却不能实现,如墨家常言冬日太冷拉近太阳般。”
许析哼声道:“只怕你担心不是这个,而是担心富者阡陌相连、贫者无立锥之地之时,竟让万民共商大政,竟要均分土地财物吧?杨朱之学,人人利己,倒也不是不行,但需要人人能利己。”
“如贫苦无依与人佣耕为婢奴者,所忙所禄,皆为他人,如何利己?既说上古之时,神农未生,茹毛饮血,无有种植,那土地便和山川河流大海样属于每个人,每个人都有权力拥有自己土地以生存活下去,这是伏羲女娲造人之本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