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国里执掌最高权力少数大臣,往往是个位数,原则上并不世袭,天子或者国君可以从众多大夫里面选择最为贤明担任“卿”。“大夫”从没有严格定义,如果们尝试从春秋史料归纳它特征,可以说“大夫”是世袭贵族,多数大夫先祖能追溯到位周王或者诸侯国君;大夫身份通过嫡长子世袭,核心是有块世袭封邑。最低级世袭贵族是“士”,有些士先祖能追溯到大夫和国君,有些则不能。当时人都知道大夫、士世袭身份特征,但并没有“贵族”这个专有名称。
从春秋中期开始,中原很多国家“卿”职位也变得世袭。有些诸侯国里,少数大夫家族(往往不超过十个)世代垄断“卿”职位,他们内部再通过竞争或妥协决定卿职务分配。另些国家里,特定大夫家族甚至世代垄断某个卿职,孔子所在鲁国可能就是如此,虽然史料有限,们无法再现出所有家族历代职位,但也难以提出反证。1稍晚点战国,开始有人给这种现象叫“世卿”2,就是“世代垄断卿位家族”。本书用个更简明和普及术语:“寡头”。这是个白话文时代从翻译产生词,来自柏拉图《理想国》里“oligarchy”,本意是“少数人统治”,它最初语境是很小古希腊城邦,而且未必有世袭含义。在本书描写春秋中后期历史里,它更接近“维持世袭统治少数家族”,因其是少数而非个家族,就需要有维系联合统治惯例、默契,这就是春秋时代“寡头共和”。这些词虽然都是白话文时代,但用来描述春秋政治非常贴切,这是孔子时代人不具备便利。
本书主人公是孔子,不专门描写春秋贵族社会、寡头政治来龙去脉,而是从与孔子有关角度介绍这些背景。但借孔子来看春秋,特别是春秋晚期历史,又有不可替代优势。因为春秋历史主人公大都是诸侯国君,辉煌如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风云舒卷,波澜壮阔,史书对他们描写最多,而那时最普通贵族——“士”生活状态,就很少有详细记载。孔子是春秋历史个特例,关于他生平记载很多,主要靠他弟子、再传弟子编辑《论语》和《礼记》。甚至可以说,孔子是解春秋时代普通士人生活最佳个案。
孔子生活在春秋最晚期,“百家争鸣”战国时代即将开启。孔子以外诸子百家,们能解也非常少,庄子、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等,他们在什样家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