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姓氏代表着父亲家族,名和字则侧重母亲这边。他不势利,从没有和颜家庄穷亲戚们“划清界限”想法。他辈子都在尽量帮颜家庄亲戚们过好日子。
关于孔子出身,还应该介绍另本古书,据说是秦汉时候孔府家书——《孔子家语》。
孔纥“野合”事,从孔子成圣人以后,就直有人觉得不好意思,千方百计想遮掩。《孔子家语》里说法是,孔子母亲颜氏,是孔纥个小妾,孔子哥哥叫孟皮,是个瘸子,父亲母亲觉得不好继承家业,就到尼山上祷告神明,生孔子,四肢健全,可
,就容易把他想象成个书呆子,不通世故,经常犯点儿迂腐傻气。这其实只是孔子个性里比较常见个方面,跟他职业有关。但是,孔子还有善于观察、明哲保身、寻找机会另面。这是颜家庄那些下层人民生存智慧。在少数几次面临重大抉择节骨眼上,孔子这种智慧都起作用。
在孔子以前,坟墓都不堆土,地是平。但在孔子生活年代,各地已经流行往坟上堆土,而且有各种堆法,有方,有圆。
孔子年轻时声称要坚持古礼,把父母合葬坟弄成平。到他晚年时候,又要堆起个米高(古代四尺)小土堆。他跟弟子们解释说:“这样确实不合传统,但东南西北地到处跑,回家照看时候少,就怕哪天不记得,有个土堆好认。”
各种折腾,都是因为太重视。
堆坟这天,碰巧遇上下雨,孔子先回家。有个弟子回来得晚,孔子问怎回事,这个弟子说:看雨下得大,怕把新堆土堆给冲垮,就留下来收拾收拾。孔子闻言,老泪纵横。9
这个坟墓,改变少年孔子命运,凝聚他太多情感和回忆,他没法不哭。
孔子身世基本交代完,再说说他名和字。
他名为丘,这是母亲给起,据说母亲怀他时候,曾到附近座叫尼丘小土山上祈祷神明,保佑孩子孕产顺利。另个说法是,孔子生来头上就隆起个大疙瘩,像个小山丘,所以叫“丘”。
两个说法都有依据,孔子应该喜欢第种。但第二种说法更符合农村老乡取名习惯,就是信手拈来小名,越贱越好,为是好养活。
到孔子15岁认祖归宗,成为孔家后人,他就成孔丘,而不再是颜丘。此外,成年后还要按照贵族习俗,取个“字”,供平辈或晚辈人称呼。他自己起是“仲尼”,“仲”表示排行第二,“尼”就是他母亲祈祷尼山,和名丘有联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