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季平子
庶,对三桓族长致不满,最后引发战争,结果被三桓联合打个惨败,大群新老贵族和小公子簇拥着鲁昭公逃往齐国。
至于鲁昭公本人,史书记载他智商偏低,直是十来岁少年心智状态,贪玩,性情无常。他干过最不合常理事,是娶吴国位公主做夫人。因为吴国是蛮夷,同时又宣称自己始祖是周文王大伯、二伯,这就和鲁国国君是同姓,同姓不能结婚。
本来,历代鲁君夫人都要有周天子册命,才算确定正式合法婚姻关系,就像欧洲中世纪国王们结婚,必须得到罗马教皇书面同意。鲁昭公娶吴国夫人,自知理亏,直没敢向周天子申请册命,从法理意义上说,他这个夫人是非法。有这个尴尬,此后鲁国历代国君再娶夫人,也不好意思向周王申请册命。1
以鲁昭公这种智商,自然应付不和三桓争端,他被群身边人裹挟着,稀里糊涂打起内战,直到兵败出逃,客死异乡,都在被人利用。
鲁昭公出逃事件
鲁昭公身边新老贵族、公子们策划除掉三桓时候,是季孙家族长季平子在位第十八年;叔孙家叔孙昭子在位第二十年,他们都正年富力强,如日中天。只有孟孙氏族长,孔子教授孟懿子,还是个少年。
对于三桓寡头家族,鲁国新贵族、老贵族、国君家都不满,但乱子还是从三桓,特别是最有权势季孙家里自己闹起来。季孙氏家里那些支庶子弟,不满季平子专权,颇有人想取而代之。
春秋时,列国贵族动乱都差不多,根源是利益,导火线是女人。这原因也简单,后世官僚制度,是办公室(朝堂)政治,充其量发展到会议桌、酒桌上;贵族社会则是家庭政治,很大程度上是被窝里政治。
季氏家族有个支房——季公氏,族长死得早,只留下个寡妇和个小儿子。这个寡妇原是从齐国鲍氏娶来,就是成语“管鲍之交”鲍家。季公氏家产不少,由老族长两个兄弟和老管家起当家理财,准备孩子长大再移交家业。
鲍氏风流,守不住寡,先跟家里厨子私通。几位当家看势头不好,商量着送她回娘家。鲍氏舍不得家产和厨子,先下手为强,去向大族长季平子告状,说几个当家居心不良,想占她寡妇人家便宜。按说季家这事儿已经是尽人皆知,但季平子认可这女人说法,当即派人到季公家,三个当家抓起来杀两个。这样来,季氏家里支庶旁枝都觉得季平子不公正,非常不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