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说起侄子就是像是议论不相关外人,没有半点“母子之情”——她已经替亲生儿子报仇,用不着再树立
个“儿子”。
韩孺子猜想也是如此,但他更关心另个问题:“上官盛占据
函谷关,接下来是留是走?”
“肯定会继续东行。”太后毫不犹豫地说。
“如果他身边人不
函谷关失守打乱计划,所有事情都得延后。
韩孺子不用再像从前那样下跪,躬身行礼,客气地请安之后,他说:“太后想必听说吧,大将军韩星遇刺,上官盛占据
函谷关。”
太后看上去气色不错,只是少几分严厉,好像很高兴交出权力,“怪
管教无方,以至上官家出
这样
乱臣贼子,令陛下忧心,如果陛下是来问罪,
也没什
可说。”
太后虽然失势,但她毕竟是个象征,韩孺子当然不会“问罪”,说道:“太后言重,上官盛自己作乱,与太后何干?朕来拜见太后,乃是请教平乱治国之道。”
王美人向儿子轻轻点头,表示赞许。
不稳时候明哲保身。
申明志、萧声等人就是反面例子,他们因时贪念参与
帝位之争,结果频频出错,没有捞到利益,反而陷入困境。
“个人不能自私到以为别人不自私。”韩孺子轻笑
声,发现自己重当皇帝之后,比从前“自私”
许多。
可是不能过度自私话,当皇帝又有什
意义呢?
韩孺子没向杨奉提出这个问题,变得心平气和,不再埋怨大臣,也没向杨奉讨教,他明白,这次他又得自作决定。
太后沉默片刻,“陛下真心请教?”
“绝无半点虚假。”
太后又沉默会,“给
说说函谷关
详情。”
韩孺子将事情大致说遍,太后提出
问题,也都
回答。
“刺杀大将军绝不是上官盛能想出主意,他
部下也没有能做这种事
刺客,上官盛要
得到
他人相助,要
是遭到
利用。”
连晚膳都没用,韩孺子直接去见母亲,同时也拜见太后。
这不是他当傀儡时候
,即使太后不想见皇帝,她身边
人也不敢谢绝皇帝
到来,更不敢出面阻拦,而是恭恭敬敬地迎入。
太后坐在椅榻上,王美人仍像侍女样站在旁边。
韩孺子入宫第
天就想将母亲接走,王美人却严辞拒绝,在她看来,服侍上官太后不仅是
种义务,还是荣耀。
在韩孺子心中,重新称帝第
件大事就是将母亲也立为太后,两宫并立有过先例,即使皇帝不吱声,大臣也会主动提出来,礼部尚书元九鼎已经暗示过此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