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济李家。李鸿章赶考前,周菊初把自己侄孙女许配给李鸿章。周氏比李鸿章大两岁,是双大脚。李鸿章跟她感情直很好。李鸿章中进士当上翰林后,周氏并没有跟李鸿章来京城,直在老家照顾李鸿章母亲。李鸿章回乡办团练,夫妻才算得到团圆,在李鸿章戎马倥偬期间,周氏直跟着李鸿章东奔西走。
不久,形势发展证明李鸿章战略预见是对。太平军李世贤部攻占景德镇,祁门再度被围困,情急之下,曾国藩分别给二子立下遗嘱,准备在祁门坐以待毙。形势稍缓之后,在胡林翼和曾国荃劝说下,曾国藩终于同意移营长江边东流。当曾国藩向李鸿章函告这决定时,得到反应是热烈,李鸿章数次来函献计献策。师生间由于战略分歧所造成隔阂烟消云散。在此之后,曾国藩几次函招李鸿章回营,李因忙于照顾病重妻子周氏,迟迟未归。曾氏无法再等,又给李鸿章写封言辞恳切信:
阁下久不来营,颇不可解。以公事论,业与淮扬水师各营官有堂属之名,岂能无故弃去,起灭不测?以私情论,去冬出幕时,并无不来之约。今春祁门危难,疑君有曾子避越之情,夏间东流稍安,又疑有穆生去楚之意。鄙人遍身热毒,内外交病,诸事废搁,不奏事者五十日矣。如无醴酒之嫌,则请台旆速来相助为理。
李鸿章接信后,颇为感动。当周氏病稍有好转,便收拾行装赶到东流大营。李鸿章重回幕府,让曾国藩如虎添翼。积压如山公文得以清理,军事大计也有人商议。这对师徒之间经常彻夜长谈,无话不说。
很多年后,当李鸿章闲暇之时回忆起对抗太平军这段历史时,总是显得神情凝重。除庆幸命运对于自己垂青之外,他还庆幸着自己人生道路上遭遇曾国藩这样个亦师亦友关键人物,这使得他在人生几次大转折中总有贵人相助。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李鸿章发生巨大改变,不仅仅体现在地位增高、气度沉稳等外部因素上,更多,还是内心深处悄然改变。从少年时意气风发,聪明异常,直到后来洞察细微,隐忍无限,李鸿章人生和性格,从那时起,经历个巨大U形弯。
也正因此,李鸿章直感激着曾国藩,也图谋回报。机会很快就到来,不久,李鸿章即以“滞攻金陵”行动,算是回报曾国藩恩情。
1864年,淮军力克常州,苏南战局基本平定。这时,曾氏兄弟正顺江而下形成对天京包围。对于曾氏兄弟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