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训练并且聘请外国军事顾问,但在淮军中,那种理性而缜密思维方式并没有深入人心,有只是些皮毛和表面,相比日本军队现代方式,作风剽悍淮军因为组织和战术上粗糙而随意,同时缺乏现代战争多兵种协同作战方式,只能算是中世纪兵勇,算不上是支现代意义上部队;而那种对之间捉对厮杀,在两军热兵器对垒中,往往无从发挥。更何况由于久疏战争,此时淮军早已是今非昔比。至于北洋水师,丁汝昌对于海军不熟悉,掌控能力较弱;经费严重不足、训练和作战水平差、军纪不严等,也是失败重要因素。可以说,清国军队在对现代军事理解上和运用上已经远远落后于日本部队。甲午战争失败,从实力上说,是国力上原因,而具体到军事上,则是组织、管理、协调、意识等方面失败。全方位落后,导致甲午战争败涂地,失败得窝窝囊囊,失败得稀里糊涂,失败得莫名其妙……李鸿章又有什办法呢,在这种情况下,他只有悲愤和认命。
朝廷向日本提出议和倡议。输光李鸿章愧于与日本人面对面,当恭亲王试探着让李鸿章前去日本议和时,李鸿章回信说:“在下与张荫桓等人再三商量,觉得现在只想派名忠实可信洋员前往,既容易得知对方意图,又不会引起对方怀疑。”李鸿章选定这个人物,就是在天津海关工作20余年、对李鸿章忠心耿耿德国人德璀琳。李鸿章在同封信中写道:“德璀琳在天津工作20多年,对很忠心,中法议和等事他都暗中相助。先前伊藤博文到天津与订约时,他认识伊藤幕僚中位英国人,于是又从中相助,很是得力。如果让他前去日本酌情办理讲和事,或许能够得到转机。”
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在得知清z.府准备派洋人来日本代为商谈议和事项之后,马上与首相伊藤博文进行商议。在节节胜利情况下,日本当然不想立即收兵,他们想再次扩大战果,占领东三省部分领土,以此来逼迫清国做出更大让步。更何况,中国z.府此时派来是名洋人,很可能是来打探虚实。因此,伊藤博文与陆奥宗光商定不见德璀琳,迫使中国z.府派出更有资格代表。
德璀琳碰鼻子灰,灰溜溜地回到中国。1895年2月1日,清z.府又派张荫桓和邵友濂二人赴日,到达日本人指定谈判地点广岛。第二天,双方互换国书。伊藤博文发现张荫桓和邵友濂所携带国书文字中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