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会相同,但若有故意压抑直觉回答情形,十之八九会与前次答案不同。例如对于“盆栽”第次回答“濑户瓷器”,第二次却回答“土”。
另种方法则是通过某种能精密计测时间装置,记录从提问到回答所历经时间,借由答题所需时间长短,判断受测者答案是真实还是虚构,例如对于“纸门”回答“门”时间仅约秒,而对于“盆栽”回答“濑户瓷器”时间却需三秒以上(实际测试并非如此单纯),这表示该名受测者正在压抑对于“盆栽”原本联想词,并试图找到其他字词,因而需要较长时间做答,由此可推断,该名受测者有问题。这种时间延迟有时不会出现在关键单字上,而是出现在某个没有意义单字上。
还有另种与词句有关方法,则是对受测者描述案发时状况,并请他复述。若是真正犯人,在复述时,会不自觉地说出细节,或者与测验者所述略有差异情况。(对于相当熟悉读者,请原谅在此过于烦琐介绍。但若省略这些解说,对其他读者而言,故事整体就会变得暧昧不明,实乃迫不得已。)这种测验与前种类型相同,“练习”不用说自是必要,但更重要是,以蕗屋角度来看,保持直率、不玩弄画蛇添足技巧,才是最好应对方式。
对于“盆栽”,直接回答“金钱”或“松树”反倒是可以全身而退方法。这是因为就算蕗屋并非犯人,随着法官调查及其他消息来源,他势必已对犯罪事实有定程度解,从而在盆栽底下藏有现金事实,毫无疑问会成为最新且最深刻印象。因此立即联想到相关字词,难道不是理所当然吗?(另外,依此逻辑,即使被要求复述命案现场所发生状况也不用太过担心。)由此可见,问题关键点就落在反应时间上,故“练习”依然是必要。蕗屋认为,他务必练习到听见“盆栽”这个词,便毫不迟疑地回答“钱”或“松树”才行。于是,他花好几天时间进行“练习”。就这样,准备工作总算大功告成。
另方面,对蕗屋而言,还有件事对他特别有利。就算受到意料之外讯问,或者对于已预期到讯问做出不利回答,也不用太过烦恼,因为接受测验并不只有蕗屋。即使杀人与斋藤无关,太过敏感他在接受讯问时,是否真能保持镇定?而他再怎镇定,结果顶多也只是与蕗屋差不多而已。经过周全准备,蕗屋总算放下心来,甚至愉快地哼起歌。此刻他,反而迫不及待地希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