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为‘松树’、‘油纸’为‘隐藏’、‘犯罪’为‘杀人’等,若他真是犯人却做出这样反应,那,他低能可就是超乎想象,然而实际上他不但是大学生,还是个表现优异学生。”
“这样推断听起来挺有道理!”
明智副若有所思样子。但是法官点儿也没意识到他话语里意味深长含义,接着说:
“通过测验,蕗屋应该确定没有嫌疑。而斋藤是否真是凶手,从结果看来也十分明确。奇怪是,却无法断定。虽说预审判决有罪并不代表就此定罪,光是这点,或许可以判斋藤有罪。可是你也知道,个性就是不服输。若到公审时判决被完全推翻,总是很难堪,这次真觉得相当困惑啊!”
“这份资料实在有趣,”明智拿着资料自言自语道,“针对‘书’这个字,两人皆回答‘丸善’【3】,显示蕗屋与斋藤都是相当用功学生。有趣是,蕗屋回答多少与实物相关,也较为理性,相对地,斋藤答案则温和抒情得多。例如‘女人’、‘和服’、‘花’、‘人偶’、‘景色’、‘妹妹’等。这些回答让觉得他是个多愁善感又懦弱男子。另外,斋藤想必有病在身吧!对于‘讨厌’,他回答‘疾病’,对于‘疾病’,他则回答‘肺炎’。这是否暗示他直以来都处于对肺炎恐惧心理中呢?”
“原来还能这解读。联想诊断这个方法,越深入思考,就越能找出许多有趣细节啊!”
“但是,”明智接着语气转说,“您是否想过也有盲点,德·奎若斯【4】曾公开批评提倡者闵斯特伯格,认为这种方法虽是为取代严刑拷问而设计,但结果仍与拷问相同,经常陷无辜者于有罪境地,却令有罪者逍遥法外。而闵斯特伯格本身则坦承,要能够达到真正效果,必须限定在确认嫌犯对于某场所、某人物、某事物知情条件下,若有其他因素影响,亦难以避免失误风险。忘是在哪本书里读过这样内容。在您面前谈论这专业问题或许有班门弄斧之嫌,不过认为这点很重要,不知您如何考虑?”
“假如考虑最糟情况,或许真是如此吧,这当然清楚!”法官面带些许不悦回答道。
“但是,您所谓‘最糟情况’也许出乎意料地近在咫尺。以下情形难道不可能发生吗?例如,假设名无辜男子成为某案件嫌犯,他比较神经质。这名男子在犯罪现场遭到逮捕,而他对犯罪事实也非常解。在这种先决条件下,他对于是否能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