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攻击性,但行动者本人不会。个两岁孩子显得像是“破坏性”,但他掠夺完全是出于他急切好奇心和兴趣。从他视角来看,他并没有咄咄逼人,即使当他从另个孩子那里抢走玩具时也没有。
2.有时,“侵略性”也会被当成“自信坚定”近义词。们常说美国人很有侵略性。这意味着他们(即些美国人)在解决生活中问题时,通常会直截当地正面处理。这种侵略性并非指向个人。它并不带来着对他人伤害。在项针对幼儿园孩子们研究中,露易丝·墨菲(LoisMurphy)发现,最具有同理心孩子往往也更具有“侵略性”(相关系数=+0.44)。4这个有趣发现表明,似乎更外向(即更愿意与他人互动,更有可能参与各种社会接触)孩子侵略性得分更高。他们其实并非具有“侵略性”,而是积极活跃(active)。
3.有时,侵略性不仅仅意味着自信,也意味着生性热爱战斗。战斗能够给些人带来愉悦。爱尔兰人(可能是正确,也可能是错误)在这种意义上,被认为是具有侵略性。个广为人知笑话就阐述这点:两位女士在谈论她们祖先——
首先发言爱尔兰女士:麦卡锡家族是哪个民族后裔呢?
麦卡锡夫人:告诉你,他们哪个民族都不认,见谁都是顿揍。
4.有时,伤害对手意图是竞争活动过程中副产品。这时,实现某个目标愿望占上风;然而,情况是如此紧急,以至于行动者没有时间犹豫;如果有必要,他就会采取,bao力或欺骗手段达成目,不顾他人抵抗。“侵略者”意图实现个自己目标。帝国主义和扩张所带来大量民族侵略性都属于这类。
5.有时,也会出现真正以施虐为乐者,有人会从对受害者虐待中获得愉悦。在此,侵犯并非达成目工具,正如前两个例子中所展示那样,它本身就是目。似乎许多纳粹冲锋队员对德国犹太人侵犯即为这类情况。
6.最后,们来到上章讨论过那类愤怒和侵略。它可以被称为反应性(reactive)。出现个挫折。个人没有以现实计划或坚持来面对它,也没有默默退缩或自责。相反,他对障碍本身产生愤怒和攻击性——或者,正如们已经看到,可能将敌意转移到个替代性对象(替罪羊)上。在对偏见理解中,们最关注是这种反应性侵略。
无论这个简短分析可能意味着什,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