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露出脸关切之色:“原来腾儿还有这番凶险,幸亏老神仙在侧定能保他无恙,相公也不必太担忧。要好好安排芜州之事,莫要怠慢老神仙,也定要照顾好腾儿周全。……还有,振衣年已十二,既然心智已复,是否要考虑请师授学?父家在长安城多识博学鸿儒,可以为他推介。”
梅孝朗点点头:“夫人费心,孙老神仙还要在芜州停留年,有他提点几句,是振衣几世修来福份,暂时不必请别老师,况且以振衣状况,也不适合劳心劳力。至于其它事,会安排。……夫人,天色不早,你且去安歇吧。……梅毅,你进来!”
裴氏着急要派老师去芜州“教导”梅振衣,被梅孝朗阻止,理由是有孙思邈在不必另请高人。后代人谈孙思邈,往往只知道他是写过《千金方》代神医,可是在大唐年间孙思邈不仅仅是个医生,还是名扬天下博学鸿儒与散修高人。此人七岁读书日诵千言,到二十岁时就已经汇通儒、释、道三家之学。
前朝隋文帝杨坚,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未受。唐太宗李世民曾赐爵银青光禄大夫,孙思邈也固辞不受。当今圣上李治想拜他为谏议大夫,孙思邈仍然没有接受。两朝三代君王都曾赐爵,品阶次比次高,而孙思邈次也没有接受,这不止是位名医能享受待遇和胸襟做为。
唐代皇室姓李,自称老子之后,立国后尊崇道教,到当朝武皇后掌权,又大肆崇佛,而地方士子又尊崇儒家正统,三教之争在朝堂上也十分激烈。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皇上曾组织次三教大辩论,让诸派各展其说,孙思邈发表《会三教论》,力主相互取长补短勿再争执攻讦,受到大多数人认同和称赞,影响十分深远。至于孙思邈本人,是修道炼丹高人。
唐代科举制度与后世特别是明清两朝不同,不局限于四书五经那古板教条,而是以杂科取士,对人才判断标准体现相当大包容性。当时取士之科分为秀才、进士、俊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科,其它如医、卜、相、琴、棋、书、画均可登科,如孙思邈这种博学之人,那是最好不过老师,只是这种人请都请不到,他能待在梅振衣身边年是天赐福缘。
梅孝朗让夫人且去,把心腹梅毅叫进来,梅毅进门时裴氏正好擦肩而过,香风飘处有意无意笑着瞄他眼。这眼神让梅毅心里有点发毛,在他印像中这位夫人就没冲下人这笑过,心里发毛脸上可不敢改色,来到案前垂首问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