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儿糊涂,下意识问:“泰州离上海近,跟咱们又有啥关系?”
“嫂子,您定是忘您家在上海也有产业,四川会馆说是会馆,其实是四哥,后来钰儿小姐又帮四哥在会馆后来置栋洋楼。敢打赌,等四哥辞官,不再像现在这般身不由己,定会带您和仕畅仕路去上海开开眼界,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
提起任钰儿,琴儿心里就变得有些酸溜溜,沉默会儿,故作轻松地笑道:“你不说差点忘,也不晓得那宅子有多大,不晓得那洋楼究竟啥样。”
“后来置那栋没见过,会馆晓得,上下三层,加起来三十四间房,外头是圈铺面。听说英吉利租界人越来越多,比咱们巴县还繁荣,估摸着会馆年下来能收不少房钱,那圈铺面租金样不会少。”
“钱呢,只晓得那边有咱家产业,可到现在也没见着文钱!”
,说咱们巴县山多地少,咱家多买几亩地,别人家就会少几亩地,没地人家咋活?”
“晓得,以后不买。”琴儿连忙道。
“再就是铺子也不要买太多,当铺最好也不要开,说富不过三代,现在积攒再多家业,也会有被挥霍空时候。与其把心思放在这上头,不如让娃们多读些圣贤书,多教教娃们做人道理,只要娃们明事理,将来就算考取不上功名,这日子也定能过得下去。”
见幺妹儿欲言又止,潘二连忙看看信,接着道:“幺妹儿,四哥说你家柱子差事办得不错,这苑丞再署理几个月就能实授。”
“长生哥,那家柱子有没有说啥时候回来?”
“应该是直接汇给四哥吧,再说那边有刘老爷盯着,谁敢贪嫂子您钱。”
幺妹儿在京城呆久,在巴县呆着真
“他肯定听四哥,四哥啥时候回来,他自然啥时候回来。”潘二放下书信,又笑道:“不过大头十有八九不会回来。”
“为啥?”琴儿不解地问。
“是大头现如今能耐,做上御前侍卫,成皇上身边人,不是想辞官就能辞官;二来翠花带着娃回泰州老家,据说在老家盖个大房子,他虽生在巴县长在巴县,可在巴县却连个亲戚也没有,就算将来致仕也只会去泰州跟婆娘娃团聚,不会再回巴县。”
“那他这不成倒插门吗?”幺妹儿嘀咕道。
“娃又不跟翠花姓,只要娃姓袁就不算倒插门。”潘二笑笑,想想又说道:“大头将来去泰州也好,至少咱们在江苏还有个朋友,更别说泰州离上海要比咱们巴县离上海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