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青云在工部任职时认识好几个有本事和肯教人匠人,大家关系挺好,直到现在,他还会时不时过问下对方生活情况,有困难话他就顺手帮。
顾永辰因此沾光,上门请教对方从来没有不应。
听小儿子这说,顾
同时收录到皇家藏书楼书籍不仅仅有顾青云写游记,还包括他们路上记载资料,这些资料极为珍贵,被皇帝安排翰林院人专门整理。
双方有部分资料是相似,但除内容不同,最大区别是顾青云写游记可读性强,里面表露出他自己对人对事观点,这不是枯燥资料所能比拟。且这本游记语言质朴,用词精准,暗含幽默,没有让人产生大阅读障碍。虽然有看顾青云不顺眼人会暗自嘀咕他写得没有文采,过于直白,没有美感,但这些他都不在乎。在他心底,比起前世文学水平,他自认为比那时高太多,已经满足。
其他人也不在乎,相反,还因为此事吸引为数众多人来购买游记,这些人不是什大文学家或学者,按照世人看法,他们只是粗通文墨,而顾青云写游记他们能看懂。看完这本书,像是跟着顾青云走完这几十个国家,领略那里异国风情,代入感非常强烈。
谢长亭就曾经笑言道,“现在城里有条件人都会给自家孩子买上本,说是可以开眼界,幸好后来又让人刻印两批,这次你润笔费定会比你以往任何本书多。”
开眼界?这顾青云还是能理解,古代交通不便,大多数人辈子就生活在方圆几十里地方,从京城到越省走趟都可以称得上见多识广,更别提出海到其他国家。
至于润笔费,现在顾青云已经不是很在乎这笔银子,出海趟,国库挣钱,他也跟着挣钱,三万两银子是有,生活已无忧。
对于这笔银子,顾青云早就有打算。
此外,在编写游记过程中,顾永辰和庞庭深白天在翰林院忙活,晚上回来帮顾青云整理资料,忙得不亦乐乎,还因为接触多,对海外世界更加好奇,恨不得马上就能随同出海。
“爹,你说朝廷还会不会组织人第二次出海?”这天休沐日,顾永辰从外面蹴鞠回来,洗澡后就往顾青云书房跑,此时正边翻阅手中造船笔记,边期待地问道。
这造船笔记他早就背得滚瓜烂熟,又动手按照尺寸做几艘小船,在郊外庄子河里还是能用。对此,他是极为自豪,对于造船就更加喜欢,不断去搜寻各种书籍来看,有时还到匠人家里请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