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洋死死把住北中国财权,并且在慈禧授意下文也不发往辽南情况下。光绪开甲午捐岸,个大八成
师,在北中国形成稳固政治格局,被日军狂飙突进打得七零八落。
后党本来就是在直隶带扶植出个超级地方实力派北洋来作为内重外轻,镇慑各地局势。再以慈禧老道权术手腕多方面来制衡牵制北洋这个势力。
北洋受恩之余,也给予以后党忠心耿耿回报。内外相联接之下,压得那些以光绪亲政操权为口号,试图走到前台来帝党势力喘不过气来。
(多说几句,清末此时局面,更有点象以慈禧为首后党,加上李鸿章这个地方实力派共治局面。双方势力勾结纠缠,在中枢,借着北洋这个庞然大物团体而稳固慈禧地位。而对天下督抚,也以北洋独大实力形成内重外轻局面,有着足够镇慑作用。在清廷中央直属武力已经崩颓情况下,勉强安稳数十年。
但是这种统治,更多是靠着人能力,而不是制度本身能力——清季正是种种当初清廷行之有效统治手段崩坏无遗时候。甲午战,北洋势力大倾,虽然还是大清等强藩,但是已经不是能足够镇慑地方势力。甲午之后,地方离心倾向越来越严重,和半独立也差不多少,遂有辛亥声枪响,十余省脱离清廷统治。
李鸿章也因甲午去位,这位对大清忠心耿耿,也安于权臣之首李中堂去后。中央也失去掌控北洋这个团体能力。这个时候北洋已经不再是清廷中央借力还有虎皮,而变成真正腹心之患。经过十余年演化,个有足够能力和足够威望野心家借北洋余烬而起,举而篡满清两百六十余年江山,种种之因,无非随着甲午战,慈禧和李鸿章这微妙共治局面打破而种下——奥斯卡注)
甲午战事起后,北洋势力大衰,李鸿章威望跌落谷底。帝党已经走上前台,赢得时狂醉时光。但是帝党上下也知道,这种短暂繁华场面,旦他们主持这场战事失败,后党还是随时会翻身而起,再度将他们压得死死!
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帝党都已经为辽南战事尽最大努力。
命徐凡以汉人身份出任奉天将军,命他尽速回师,节制辽南诸军。
光绪再电谕天下,命各省筹备兵力粮饷,增援辽南前线。并且加倍委以湘抚吴大徵重任,在淮军不管用情况下,居然异想天开准备使用没落已久湘军。命吴大徵招募当初湘军功臣子弟,编练成军,赴援辽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