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兵弁,震慑于徐凡到即
兵权,清末之世,早就已经不可收拾。后来朝廷中枢又不断对地方势力分化平衡,勉强维持个统之局。
甲午之时,可以以己之力内对中枢不听号令,外对强敌叫板势力,也只有李鸿章和他徐凡。李鸿章是因为北洋势力太大,要兵有兵要权有权。后世本来就评论说是甲午之战就是日本和李鸿章战争。但是李鸿章选择是克终令名,继续做大清护法。
而他徐凡现在这个地位,是场场实打实胜利打出来,朝廷也从来没有半分对他制衡办法,只有靠着北洋对他压迫牵制。地方实力派,说实在,对中枢威权也就那回事儿,要保还是他们作为督抚实有权力还有经济利益——要不然每个省善后局是为谁开?还不是为地方督抚能方便自收自支厘金。各地督抚都是久镇,捞抱,手下安置好,这才求去。中央权力大分,他们自留地就小分。总要有个旗帜性人物来维系地方督抚这种半独立地位。
以前这个人是李鸿章,北京逼宫,甲午求和,眼见得这个招牌马上就要人人喊打,现在徐凡就摇身变,成为他们旗帜!
再加上各地眼界日开,民智渐渐开化,对于甲午求和感觉屈辱之极,两下风潮交,下就将徐凡捧到风口浪尖!
如果说当初徐凡当初大喊不降还有点硬着头皮死撑,那现在他感觉简直有点飘飘然。
连盛宣怀这种北洋财神爷都嗅觉灵敏准备改换门庭——李鸿章牌子砸,北洋这个团体还要维系哪!他徐凡现在声望地位,可想而知!
徐凡硬是得意洋洋念完手头全部电文,这才副小人得志状看着底下诸将:“各位老哥……这话儿怎说来着?这叫得道多助!没错,徐凡是违背朝廷旨意行事,要在这辽南之地打下去!直到把鬼子赶下海!也不勉强大家伙儿,愿意和兄弟块儿干,欢迎。不乐意,恭送!”
几个人脸晦气对望眼,个个心里骂娘。这话儿你徐凡怎不早说?砍丰升阿脑袋,徐凡就命令毅军向东北方向延展防线,和辽阳带禁卫军建立接触。又是两营嫡系禁卫军官兵调过来,更是开银箱,十五万两现银拿出来,不论官兵,发五两见面饷,要知道艰苦如毅军,已经九个月没见着饷钱!
朝廷那里电谕,全捏在他手上,也不告诉他们朝廷准备议和,不吭不哈就将大家伙儿捆在块儿,对着全天下大喊,咱们不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